113年客語能力基礎級暨初級認證,第一梯次今天(7日)登場,連同下週第二梯次,本次認證,全國共有超過1萬1千位考生報考,其中新竹縣報名人數,今年相比去年成長了25%,而學習語言除了走進教室,校園生活中,少不了的社團活動,也是管道之一,週六在臺大校園裡,就有一群後生努力傳播客家文化。 鐘聲響起,考生放下課本走進教室,113年客語能力基礎級暨初級認證,第一及第二梯次,這兩週登場,許多家長起了大早來陪考,也有老師連續10年,都帶著學生來考試。 客語老師 葉春蓮:「我今天帶15個學生過來,家長有希望他們考試,所以阿公阿婆會很常跟小孩講客語。」 考生 高天睿:「就是認證的好處是,你可以學習如何聽懂客語,然後就是能夠適當的理解它。」 考生:「沒有沒有,完全沒有信心,還是有機會可以考到50分。」 出考場,總算鬆了一口氣,這次客語認證兩梯次,全國共有1萬1142名考生報考,考生年齡從最小5歲,到最大89歲都有,其中新竹縣報名人數,今年更是比去年成長了25%,客委會也強調,考完試後,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使用才是關鍵。 客委會副主委 范佐銘:「希望我們的客語認證,可以讓我們學習客家話,有更多的機會來說,通過之後鼓勵大家繼續講。」 鏡頭轉到臺大校園,開學第一週正值社團招生週,有一群客家後生,正努力招募新血。 臺大客家研究社社長 李冠霖:「今天想要跟大家宣傳,客家的文化跟客家的語言,我們客家社到底在做什麼,希望可以吸引到有興趣的人。」 臺大學生 黃同學:「繪本啊或是一些客家字的書寫系統,那我覺得這些就是對,讓我就是對客家這個,算是對文化,還有客語這個有更深的了解。」 因為對客家文化有認同有興趣,來自各地的客家後生凝聚一堂,成為都會校園裡傳承客家文化的轉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