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高雄大學藝創系海廢藝術營 打造牡丹灣環保新地標

焦點時報/焦點時報 2024.09.05 17:42

高雄大學藝創系舉辦2024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在地素材結合海廢創作 藝起守護牡丹灣。〈圖/記者翻攝〉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憲報導】

巧思與創意的結合,讓海洋廢棄物與在地素材化身為藝術作品。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師生於8月底攜手牡丹鄉當地藝術家,在6天5夜內共同創作了《緣旭》、《旭的傳說》及《手護》三件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旭海文化特色,更倡議關注海廢問題,為落山風風景特定區增添了吸睛亮點。

營隊領隊、高雄大學藝創系系主任陳冠勳表示,「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自2016年起,每年暑假與牡丹鄉公所、牡丹鄉社區發展協會共同主辦。正修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視傳系)師生和在地部落居民也共襄盛舉。

本次營隊(8月26至31日)於琅嶠卑南古道牡丹灣段舉行,以旭海在地故事為本、部落議題為架構,運用海洋廢棄物及在地素材進行創作。營隊邀請了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黃世輝擔任營長,實踐大學休閒產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李宜欣和高雄大學藝創系副教授翁群儀擔任副營長,並由正修科大視傳系副教授張錦郎和助理教授吳志南共同指導。

《緣旭》作品靈感源自旭海部落,其舊稱「牡丹灣」,是琅嶠卑南古道的一段,也是多個族群遷移台灣東岸的必經之地。阿美族、排灣族、卑南族、平埔族與漢人等在此交匯停留,形成了多元族群的聚落。在地居民潘昆淋指導學生編織廢棄漁網,結合刻有不同族群圖騰的漂流木,展現族群融合、和平共處的精神。夜晚時,人們可躺在作品上,欣賞無光害的星空與銀河,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旭的傳說》靈感來自旭海美景,「旭」指九顆太陽,寓意部落的熱情。排灣族傳說中,太陽產卵並孵化出人類,也象徵部落領袖。作品將漂流木與鋼筋結合製作九支(太陽)立柱,再以鵝卵石鋪陳出日照光芒,展現旭海的熱情與能量。

《手護》的設計理念模擬巨人雙手握著釣竿,但所釣並非漁獲而是海洋廢棄物。這件作品旨在倡議關注日益嚴重的海廢問題,以及強調透過淨灘、資源回收促進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今年另有一組由高雄大學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指導的數位設計組學生,結合AR功能開發出APP軟體。透過手機與環景紙眼鏡工具,即可看見歷屆作品展現在牡丹鄉各地,別具創意。

牡丹鄉公所課長柯富霖表示,經過七屆「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的舉辦,不僅累積了牡丹鄉的藝術能量,更培養了超過15位部落素人藝術家,讓參與的師生成為牡丹鄉最佳行銷員。

參與六屆的旭海部落居民、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解說員潘鄭文鐘讚賞道,本次營隊作品座落於保留區入口,相當醒目。這不僅讓更多民眾欣賞作品,也能引起大家對海廢議題的關注,進而促進生活減廢、實現環境永續。


#高雄大學藝創系、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海廢藝術創作、旭海文化、琅嶠卑南古道、環境永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