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過熱,政府再度出手降溫。央行今(21)日公告,銀行在不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以及業者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所須資金前提下,依據各行自身經營情況,應在9月6日前,提出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具體量化改善方案,且不排除再調整信用管制。不過,公民營行庫限貸令齊出,真正有購屋需求的民眾恐須排隊等上1個月。
據瞭解,央行從8月12日起,陸續邀請34家國銀與信合社總經理進行座談,都在強調避免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貸款一事,今天進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央行表示,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貸款,將排擠生產事業實質投資所需的資金,不利經濟永續發展。銀行基於社會責任,宜引導信用資源合理配置,勿助長炒房、炒地,推升房價不合理上揚。
今(2024)年以來國銀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居高,而從2020年12月開始,央行已經6度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防範銀行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但去(2023)下半年起,房市交易擴增,房價走高帶動銀行購置住宅貸款年增率上升,今年6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升至37.4%,接近歷史高點的37.9%,顯示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有改善的空間。
央行要求,銀行在不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與都更、危老重建融資前提下,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考量各銀行資產規模、營運特性有所不同,並維持市場競爭公平性,由各行依據其自身經營情況,於9月6日前提出自主管理的不動產貸款具體量化改善方案。
不過,現在不僅公股行庫緊縮不動產放款,民營銀行也不分規模出現「限貸令」,導致真正有貸款購屋需求的民眾,反而無法得到資金支持,因此包括財政部、金管會都將出面瞭解承作房貸業務的最新情況。
為了符合央行對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銀行業者針對房貸,確實已有3大作法,第1、利率一律拉高至3%左右,以價制量;第2、從8月中旬起,幾乎每家銀行的房貸都要改採分行向總行登記制,按次序恐須排上1個月;第3、建商的整批型分戶房貸,除非是自家土建融案,否則一律拒接。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