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柳三變專欄】什麼是殖民主義?

銳傳媒/特別報導 2024.08.18 23:43

殖民主義被定義為「一種權力對附屬地區或人民的控制」。當一個國家征服另一個國家,征服並剝削其人民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通常同時將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價值強加給人民。到 1914 年,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曾經一度淪為歐洲人的殖民地。艾琳·布萊克莫爾Erin Blakemore發表在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的<什麼是殖民主義?>( What is colonialism?)指出,人類對原住民的征服以及對他們的土地和資源的剝削有著悠久而殘酷的歷史。(The subjugation of indigenous people—and the exploitation of their land and resources—has a long and brutal history.)。日本、韓國和泰國是僅有的從未被歐洲殖民過的國家。殖民主義的概念與帝國主義的概念密切相關,帝國主義是利用權力和影響力控制另一個國家或人民的政策或精神,這是殖民主義的基礎。

殖民主義歷史

在古代,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腓尼基等帝國都實行殖民主義。這些文明都從公元前1550年左右開始將邊界延伸到週邊和不連續的地區,並建立殖民地,利用他們所征服的人民的物質和人口資源來增強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古希臘,城邦經常建立殖民地,以尋求額外的居住空間和經濟利益。在諮詢神諭後,城邦成員將派遣一群精選的居民去建立一個新的殖民地。為了鞏固殖民地和城市之間的聯繫,其創始成員會用從原城市中央壁爐中取出的火焰點燃火,並進行其他儀式,以宣稱對新地點的所有權。

在現在所謂的大航海時代,建立新殖民地依賴另一種儀式:獲得富有的讚助人(通常是君主)的贊助,並登上大船去尋找未割讓的土地。從15世紀開始,葡萄牙開始尋找新的貿易路線,尋找歐洲以外的文明。 1415年,葡萄牙探險家征服了北非沿海城鎮休達,開啟了一個持續到1999年的帝國。

很快,葡萄牙人就征服了馬德拉島和佛得角等島嶼並在島上定居,而他們的競爭對手西班牙也決定嘗試探索。 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開始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西線航線。相反,他登陸了巴哈馬,開啟了西班牙帝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很快就陷入了對新領土的爭奪,並佔領了美洲、印度、非洲和亞洲的土著土地。

西歐其他國家也迅速跟進:英國、荷蘭、法國和德國迅速開始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帝國,與西班牙和葡萄牙爭奪他們已經殖民的土地的權利。

通常,殖民地是被相對較小的歐洲人團體從原住民手中奪取的,這些歐洲人在短暫的小規模衝突後聲稱擁有主權,或用船隻、武器和貿易物品恐嚇當地人。例如,哥倫布在 1492 年著名的航行中所帶的船員只有 90 人,其中 39 人被他留下來在現在的海地建立定居點。

征服與革命

殖民主義的魅力之一是有機會招募——而且常常是奴役——土著人民,讓殖民國家受益。例如,在巴西,被稱為班德蘭特斯 (Bandeirantes) 的探險家開始了探險活動,尋找土著人,為葡萄牙建立的種植園和礦井捕獲和奴役。來自整個歐洲的奴隸販子參與了大西洋奴隸貿易,販賣被綁架的中非和西非人,強迫他們從事勞動,從而豐富了他們在海外的帝國。

甚至前殖民地最終也成為殖民者:以前由英國控制的美國在贏得獨立戰爭後不久就擴大了領土,後來又將其領土主張擴展到太平洋和拉丁美洲。

從 1880 年代開始,歐洲國家也開始接管非洲國家,競相爭奪令人垂涎的自然資源並建立殖民地,直到1914 年至 1975 年左右持續的國際非殖民化時期挑戰歐洲統治

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殖民者是大英帝國,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就達到了鼎盛時期,可以在世界每個時區擁有領土。英國在英國殖民政府的幫助下實現了其政治和經濟野心,「日不落」。

儘管歐洲殖民地在西半球不斷增長,但從 1776 年美國革命和 1781 年海地革命開始,大多數殖民地國家在 18 世紀和 19 世紀獲得了獨立。

殖民理由和抵抗

殖民列強聲稱他們有法律和宗教義務來控制原住民的土地和文化,以證明他們的征服是正當的。征服國家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文明的「野蠻」或「野蠻」國家,並聲稱他們的行為是為了那些被其剝削的土地和人民的最大利益。

從歷史上看,教會領袖鼓勵並參與了對外國土地和勞動力的接管和剝削,最常見的是以基督教皈依的名義。 15世紀,天主教教宗為殖民化提出了宗教理由,發布了一系列現在被稱為「發現教義」的教宗詔書,聲稱殖民對於拯救靈魂和奪取土地以促進教會的發展是必要的。通常,基督教傳教士是最早進入新大陸的人之一。受他們必須讓盡可能多的原住民皈依基督教這一信念的啟發,他們引進了宗教和文化習俗以及對殖民地原住民的家長式態度。

然而,對這種控制的抵制是殖民主義故事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在非殖民化之前,各大洲的原住民就對征服者進行了暴力和非暴力抵抗。其中包括 1680 年推翻西班牙對現在新墨西哥州的統治的普韋布洛叛亂、1791 年海地奴隸起義轉變為革命、印度一系列反對英國統治的叛亂,以及許多其他集體和個人抵抗的事例。

由於其皇帝締結了一系列精明的聯盟,衣索比亞得以成為僅有的兩個避開歐洲殖民統治的非洲國家之一,並於 1896 年在阿德瓦戰役中成功擊退了義大利的入侵。

殖民主義的遺產

殖民地政府投資於基礎設施和貿易並傳播醫療和技術知識。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鼓勵識字、採用西方人權標準,並為民主機構和政府體製播下種子。一些前殖民地,如加納,在殖民統治下經歷了營養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而歐洲殖民地的定居也與一些發展成果聯繫在一起。

然而,伴隨這些成果而來的往往是脅迫和強迫同化,學者們仍在爭論殖民主義的許多遺產。殖民主義的影響包括環境退化、疾病傳播、經濟不穩定、種族對抗和侵犯人權——這些問題可能比某一群體的殖民統治更長久。

正如南亞歷史學家約翰·麥奎德(John McQuade)所寫,“只有對證據進行高度選擇性的誤讀,才能聲稱殖民主義對大多數殖民地來說不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

熱門關鍵字:

文化 精選專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