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8月17、18日在高雄軟體園區舉辦首場2024年海洋保育面面觀研討會,以「生物多樣性維護及資源永續利用」及「海污防治共創潔淨海洋」為主題,邀請海洋保育產、官、學、民間團體等講者,從調研、政策、應處、實例及在地守護多元視野,提供海洋保育可行解決方案。兩日活動吸引超過二百位實體及線上對海洋保育的專家學者及民間環保人士共襄盛舉。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表示,海洋是我們的母親,更是國人共同的資源,需要全體國民共同守護,為因應日益嚴峻的海洋保育挑戰,海保署近期不僅完成《海洋污染防治法》35項子法的修訂,推動多年的《海洋保育法》也於今年7月31日經總統制定公布,這是對臺灣珍貴的海洋資源保育跨出最關鍵的一步。陸曉筠強調,首場2024海洋保育面面觀研討會,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共同探討海洋保育的新思路,將研討成果納入未來施政參考,也期待透過此次活動讓更多人投身海洋保育行動,希望能集眾人力量,逐步回應《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全球塑膠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際趨勢,實現「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的願景。
海保署說明,今(17)日研討主題為「海洋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海洋資源永續利用」,多位講者分享最新調研成果,例如蘭嶼周邊海域無脊椎動物資源調查、桃園藻礁殼狀珊瑚藻的五年回顧;也分享兼顧保育及遊憩的案例,如小琉球海龜保育成果、友善釣友、友善賞鯨、白海豚保育等,展示生物多樣性維持海洋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透過長期科學調查及有效保育策略,讓珍貴海洋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海保署進一步補充,明(18)日研討會聚焦於「海洋污染防治、共創潔淨海洋」,多位專家強調,海洋污染不僅影響海洋生態環境,更直接威脅到海洋生物及人類健康,與會者從海洋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管理機制、人力整備、應處案例經驗等,深入探討臺灣在面對海洋污染挑戰時,所需採取的應對措施,希望能更與時俱進提升海污應處能力及整合海污應變量能。此外,亦探討海洋水質監測技術與策略應用,有效監控海洋環境的健康程度,以及分享如何透過海洋廢棄物再利用,讓海廢變黃金,創造海洋環境與產業雙贏。
海保署希望透過此次活動,讓與會者更深入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及保育策略,也期望喚起更多人對海洋保育及永續的關注,進而更積極參與保育行動,及回饋更多寶貴的建議,以利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海洋保育政策,共同為臺灣的海洋永續發展做出貢獻。(圖/記者王雯玲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