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凱米颱風後遺症發威,類鼻疽疫情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有 3 症狀快就醫

Heho健康網/黃慧玫 2024.08.07 02:22

疾管署今 (6) 日表示,凱米颱風重創南台灣,颱風過後國內已確診 11 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均發生於南部縣市,分別為高雄市 8 例、台南市 2 例及嘉義縣 1 例。年齡介於 30 多歲至 80 多歲,其中 10 位有慢性病史、1 例有酗酒史。目前,個案皆住院中,其中 3 例仍在加護病房治療。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3 名還在加護病房的個案,其中,嘉義縣 40 多歲男性,沒有慢性病史,但有酗酒史,7 月底出現發燒,後續又嘔吐、胸悶、黃疸,發病 3 天後就醫,檢查肝指數上升,一開始診斷為猛爆性肝炎,但住院期間發生休克,馬上急救、插管轉加護病房,X 光顯示已有肺炎,血液檢出類鼻疽致病菌,通報確診,目前已無發燒,但意識仍不清。

另二例分別為台南 70 多歲女性,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病史,7 月底有發燒、畏寒、全身無力等症狀,急診就醫,懷疑菌血症,當下插管治療,血液檢驗確診;高雄 70 多歲男性,有糖尿病、心臟病史,7 月底開始呼吸困難、意識不清,急診發現發炎指數上升、腎損傷,X 光顯示肺炎,尚在加護病房救治中。

羅一鈞說明,國內先前最大一波的類鼻疽疫情發生在 2005 年的海棠颱風及泰利颱風過後,南部二仁溪流域,當時累計確診達 42 例,並造成其中 8 例死亡。而類鼻疽最常於颱風過後的 2 到 4 週發病,疾管署預估現在到 8 月下旬都會是確診高峰,下週的確診個案數甚至預計會比 11 例再高。

因此,疾管署今日會再度發布致醫界通函,提醒第一線醫師提高警覺,注意類鼻疽疑似個案之通報與診治。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

疾管署進一步指出,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

國際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 40〜75%;國內統計,近 5 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 4.5%。其中,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為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提醒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

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多為吸入性感染,因此 1 個月內確診樹會有所增加。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

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於 72 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文 / 黃慧玫

延伸閱讀: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