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發表鳳凰山原生種臺灣山茶產品

台灣新聞網/ 2024.08.06 00:00
 【記者李光曜/鹿谷報導】臺灣山茶(Camellia formosensis)的歷史可以追朔到清康熙56年 (1717年)出版的諸羅縣志,即有提及先民會利用臺灣山茶來製茶,並指出水沙連一帶分布甚廣。現今臺灣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總計有12種,其中具有潛力可製成茶飲的僅有臺灣山茶及垢果山茶。臺灣山茶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南部的中低海拔 (700-1,650 m)山區及東部臺東延平鄉永康山,而中部地區目前則是主要分布在仁愛鄉、信義鄉及鹿谷鄉。臺灣山茶為大葉種茶樹,葉片近似阿薩姆茶,大葉種的葉子長度大於 10 cm。茶葉片海綿組織較厚且排列疏鬆,蒸散作用強,適合生長在低海拔高溫地區,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等固體物質,故茶湯味澀味醇厚。
 臺灣中部的臺灣山茶基因多樣性高於南部及東部的族群,並具有穩定的野外族群。然而,臺灣中部地區的臺灣山茶研究仍然較為缺乏,臺大實驗林管理處選擇中部地區不同族群的野生臺灣山茶進行成分分析,探討中部地區臺灣山茶的兒茶素及咖啡因組成之差異,以提供未來優良單株選拔及資源保育的重要基礎資料。樣品包括仁愛鄉眉原山、鹿谷鄉鳳凰山、鹿谷鄉樟湖山及信義鄉雙龍的臺灣山茶族群,進行兒茶素和咖啡因含量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鳳凰山地區的總兒茶素(TC)含量最高,平均為103.70 mg/g,其中主要兒茶素成分包括表沒食子兒茶酚沒食子酸  (EGCG)、表沒食子兒茶酚 (EGC)和沒食子兒茶素 (GC),其中又以EGCG含量最高可達到平均62.23 mg/g。咖啡因平均含量為25.68 mg/g,以樟湖山地區最高,雙龍地區最低。此外,不同個體的臺灣山茶在酯型、非酯型兒茶素含量與兒茶素品質指數、苦澀味指數方面具有明顯差異。顯示臺灣中部地區的臺灣山茶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樣性。
 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處長鍾立展表示,發表臺灣山茶產品具桑葚莓果般香氣的茶乾,熱水沖泡後覆盆子、百香果芬芳瞬間奔放,啜飲一口如同紅寶石清透明亮的茶湯,焦糖及柑橘花香充滿口中,絲絲果酸、溫潤收斂的丹寧恰似絲綢包覆著味蕾,尾韻則轉為蜜甘藷香甜氣息,兼具狂野、內斂、些許酸澀、濃郁甘甜恰如人生百態。
臺灣山茶目前野外族群零星分布於臺灣中、南部及東部山區,族群數量稀少,加上人為干擾嚴重,多處族群已受威脅,本處透過無性繁殖的方式,保存臺灣山茶種源,並建立完整的基因庫,確保其遺傳多樣性得以保存。野外天然的臺灣山茶族群,未來可考慮劃設保護區,並加強監測及巡視,減少人為干擾,以維護臺灣山茶野生族群能穩健生長。
 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認為臺灣山茶作為臺灣特有茶品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政府相關單位可透過相關研究結果,制定支持臺灣山茶產業發展的政策,包括推廣、輔導、管理規範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同時,建立完整的臺灣山茶產業鏈,從種植、加工到市場推廣,滿足市場需求,提供高品質的臺灣特色茶品。

圖說: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處長鍾立展介紹發表臺灣山茶產品。(記者李光曜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