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曾建翰》凱米颱風雨量超越莫拉克颱風雨量?

聚傳媒/ 2024.08.06 17:13

曾建翰》凱米颱風雨量超越莫拉克颱風雨量?

曾建翰》凱米颱風雨量超越莫拉克颱風雨量?

圖片為氣象署網站截圖

 【聚傳媒曾建翰專欄】中央社發佈新聞,提到凱米颱風雨量逼近莫拉克颱風的雨量,高雄、台南的水利單位更是說凱米雨量超過莫拉克,甚至還有說高雄的雨量是莫拉克加凡那比的雨量。到底真相為何,我們試著做一下偵探,算一下雨量。

首先想到的是,雨量要能比較,必須是在多大範圍,在多長的時間下的。比較的基準相同,比較才有意義。查找網路,在凱米颱風過後幾天,氣象署公布的資料圖如圖1。

這兩張公布的圖,擷取的時間不一致。讓我懷疑,氣象署是不是誤植了日期長短。因為取了4天一樣的時間長短來比較是較為合理的做法。隨後我們會引用歐洲中心的資料比對,在2009/Aug/10 00-23這段期間,臺灣的降雨已經變少,集中在台南、高雄、屏東沿海,颱風雨帶已經不復見到。話說回來,從圖1來看,莫拉克的雨量是比凱米多的。總量要怎麼算呢?我們可以打網格套上去,計算在網格上的數值量,然後相加得出總雨量。如果拿到測站資料,這時要注意兩個個案有的測站取用是否一致,否則會多算或是少算。

最後,問題來了,所用的網格,需要多細?微積分告訴我們,愈細的網格算的愈準,這是不錯的。但是,愈細的網格會得出愈多的雨量。這和數學上Koch曲線算雪花的邊長問題是相似的,如有無限精細的細節描述雪花,會算出無限長的雪花邊長。我們只是比較,所以要適可而止,選用差不多大小的網格算一下即可。所算出的答案,以圖1澎湖島南方為界,凱米的雨量是莫拉克的64%。 

 大氣學界會使用多種雨量資料來分析。一部份的原因是追求區域雨量分布型態,一部份也是希望有比較一致的網格標準。常用的雨量資料有NOAA的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 (GPCP)資料,或是歐洲展期預測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資料。兩者資料都屬於再分析(reanalysis)資料,會經過衛星資料,結合大氣當時水氣,配合物理過程的推估校準得出在等經緯度網格上的資料。這種再分析資料,會低估局部地區的雨量極值,但是可以提供海洋上的雨量資料,補足一般陸地測站不能提供的資訊。再分析資料的產製過程有一定的標準產生過程,所以,在實際作業上,會是測站與再分析資料都使用,也會看研究的目的選擇使用。 

目前GPCP的雨量資料還沒有涵蓋凱米颱風這段期間,所以,就先拿ECMWF的era5雨量資料來看一下莫拉克與凱米颱風。Era5資料空間解析度為0.25x0.25,等經緯網格。得出的雨量資料如圖2所示。根據era5資料,(a) 莫拉克期間雨量;(b) 凱米颱風期間雨量。

新聞圖片

以同樣4天的累積雨量,莫拉克是比凱米的雨量多。再分析資料有提供海陸地形資料,可以直接透過程式計算總雨量,在經度(120,122),緯度(21.5,23.5)的範圍中臺灣陸地的部分,凱米的雨量是莫拉克的63%,如果稍微放大緯度(21.5,24.0),凱米的雨量是莫拉克的72%。如果範圍再取小,縮到高雄附近,凱米的雨量是莫拉克的40%。剛才提到2009/Aug/10的雨量,這單日的雨量是已經沒有明顯降雨。

氣象署提供的凱米颱風雨量是莫拉克雨量的70-80%。可以猜想取用不同精細的網格,也取了不同範圍做估算。個人猜想,這個答案不是高雄地方政府,或是上級長官想要的答案。於是,找一下有沒有測站的雨量可以與莫拉克的單站相比擬的。如果一天累積雨量不行,那麼6小時、3小時、 1小時有沒有呢?從圖1的線索,大家都知道去哪找。將資料附上,交給上級長官,他們自然會看出應該用什麼樣的資料發佈。於是就有了新聞媒體,如中央社的發佈,凱米雨量直逼莫拉克等級。

實話說,算了半天,不知道凱米雨量怎麼和莫拉克比,不管怎麼算(取3天算,取1天算…不同範圍算…),莫拉克雨量都是多。但我知道兩件事:第一,我如果能活的夠久,我一定有機會看到臺灣4天雨量超過莫拉克的個案;第二,臺灣南部治水的經費,可是結結實實花了1200億。 

 

作者為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圖片為氣象署網站截圖

 【聚傳媒曾建翰專欄】中央社發佈新聞,提到凱米颱風雨量逼近莫拉克颱風的雨量,高雄、台南的水利單位更是說凱米雨量超過莫拉克,甚至還有說高雄的雨量是莫拉克加凡那比的雨量。到底真相為何,我們試著做一下偵探,算一下雨量。

首先想到的是,雨量要能比較,必須是在多大範圍,在多長的時間下的。比較的基準相同,比較才有意義。查找網路,在凱米颱風過後幾天,氣象署公布的資料圖如圖1。

這兩張公布的圖,擷取的時間不一致。讓我懷疑,氣象署是不是誤植了日期長短。因為取了4天一樣的時間長短來比較是較為合理的做法。隨後我們會引用歐洲中心的資料比對,在2009/Aug/10 00-23這段期間,臺灣的降雨已經變少,集中在台南、高雄、屏東沿海,颱風雨帶已經不復見到。話說回來,從圖1來看,莫拉克的雨量是比凱米多的。總量要怎麼算呢?我們可以打網格套上去,計算在網格上的數值量,然後相加得出總雨量。如果拿到測站資料,這時要注意兩個個案有的測站取用是否一致,否則會多算或是少算。

最後,問題來了,所用的網格,需要多細?微積分告訴我們,愈細的網格算的愈準,這是不錯的。但是,愈細的網格會得出愈多的雨量。這和數學上Koch曲線算雪花的邊長問題是相似的,如有無限精細的細節描述雪花,會算出無限長的雪花邊長。我們只是比較,所以要適可而止,選用差不多大小的網格算一下即可。所算出的答案,以圖1澎湖島南方為界,凱米的雨量是莫拉克的64%。 

 大氣學界會使用多種雨量資料來分析。一部份的原因是追求區域雨量分布型態,一部份也是希望有比較一致的網格標準。常用的雨量資料有NOAA的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 (GPCP)資料,或是歐洲展期預測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資料。兩者資料都屬於再分析(reanalysis)資料,會經過衛星資料,結合大氣當時水氣,配合物理過程的推估校準得出在等經緯度網格上的資料。這種再分析資料,會低估局部地區的雨量極值,但是可以提供海洋上的雨量資料,補足一般陸地測站不能提供的資訊。再分析資料的產製過程有一定的標準產生過程,所以,在實際作業上,會是測站與再分析資料都使用,也會看研究的目的選擇使用。 

目前GPCP的雨量資料還沒有涵蓋凱米颱風這段期間,所以,就先拿ECMWF的era5雨量資料來看一下莫拉克與凱米颱風。Era5資料空間解析度為0.25x0.25,等經緯網格。得出的雨量資料如圖2所示。根據era5資料,(a) 莫拉克期間雨量;(b) 凱米颱風期間雨量。

新聞圖片

以同樣4天的累積雨量,莫拉克是比凱米的雨量多。再分析資料有提供海陸地形資料,可以直接透過程式計算總雨量,在經度(120,122),緯度(21.5,23.5)的範圍中臺灣陸地的部分,凱米的雨量是莫拉克的63%,如果稍微放大緯度(21.5,24.0),凱米的雨量是莫拉克的72%。如果範圍再取小,縮到高雄附近,凱米的雨量是莫拉克的40%。剛才提到2009/Aug/10的雨量,這單日的雨量是已經沒有明顯降雨。

氣象署提供的凱米颱風雨量是莫拉克雨量的70-80%。可以猜想取用不同精細的網格,也取了不同範圍做估算。個人猜想,這個答案不是高雄地方政府,或是上級長官想要的答案。於是,找一下有沒有測站的雨量可以與莫拉克的單站相比擬的。如果一天累積雨量不行,那麼6小時、3小時、 1小時有沒有呢?從圖1的線索,大家都知道去哪找。將資料附上,交給上級長官,他們自然會看出應該用什麼樣的資料發佈。於是就有了新聞媒體,如中央社的發佈,凱米雨量直逼莫拉克等級。

實話說,算了半天,不知道凱米雨量怎麼和莫拉克比,不管怎麼算(取3天算,取1天算…不同範圍算…),莫拉克雨量都是多。但我知道兩件事:第一,我如果能活的夠久,我一定有機會看到臺灣4天雨量超過莫拉克的個案;第二,臺灣南部治水的經費,可是結結實實花了1200億。 

 

作者為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