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孩不明發燒、嘔吐竟患「川崎症」!醫揭「5危險徵兆」併心臟病恐致命

優活健康資訊網/馮逸華 2024.08.05 09:00


孩子連日發燒不適且原因不明?又有新傳染病毒出現?會不會有生命危險?又該怎麼預防?小兒心臟科醫師示警,當心可能是川崎症徵兆!他提醒,若幼兒出現持續發燒超過5天,並伴隨4種以上外觀症狀,應盡速就醫治療,以避免引起嚴重的心臟相關併發症。



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小兒心臟專科主治醫師徐萬夫表示,孩童好發的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可能會使病童發生嚴重併發症風險,特別是心臟問題,例如冠狀動脈擴大與冠狀動脈瘤等。目前該病的確切成因仍然未明,加上川崎症患的症狀表現不一定會同時出現,或症狀非典型,導致醫師在第一時間要做出川崎症的診斷並不容易。

「對於川崎症患者來說,即時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依據目前的治療指引,第一線的治療方法以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阿斯匹靈(Aspirin)為主,這些治療可以快速改善病童的臨床症狀,並顯著減少出現冠狀動脈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徐萬夫指出。

徐萬夫提到,近日三總收治一名1歲女童因發燒、流鼻水及嘔吐等症狀入院,經過一系列診療被確診為川崎症,醫師為其投入免疫球蛋白治療及阿斯匹靈,病童隨即退燒且症狀獲得改善,在持續觀察36小時沒有再發燒,便讓女童出院。



女童2次入院出現心臟併發症

然而1週後,患者再次出現發燒、嘔吐情況來掛急診,出現嘴唇發紅乾裂、雙側眼結膜充血、手腳掌紅腫、軀幹部位出現紅疹等症狀,且卡介苗注射部位皮膚也有發紅現象,照超音波發現心臟冠狀動脈擴大,因此確診罹患為頑固性川崎症。二度住院,期間歷經川崎症第二線與第三線藥物治療,病情反覆,直到後使用第4線藥物後,狀況終獲控制。

徐萬夫強調,由於患者出現冠狀動脈擴大病變的併發症,需使用抗凝血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在經過一年的追蹤治療下,病童的冠狀動脈狀況控制良好,沒有發生狹窄與血栓導致血管阻塞的事件。



幼童常見川崎症初期症狀

不過,上述個案是一較為特殊的川崎症案例,徐萬夫列出以下可早期識別川崎症的關鍵徵兆,若患童持續發燒超過5天,並伴隨下列4種以上的外觀症狀,即應提高警覺:

  • 口腔黏膜變化(嘴唇發紅乾裂、舌頭發紅等)
  • 雙眼結膜充血(通常沒有合併分泌物)
  • 頸部淋巴結腫大(通常為單側)
  • 手腳腫脹發紅
  • 多形性紅疹(通常在軀幹及四肢)

徐萬夫指出,若確診為川崎症,臨床醫師可能會進一步安排抽血檢驗,以評估病童的發炎狀況,並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以評估冠狀動脈是否受到影響。大部分的川崎症童在接受第1線藥物治療後,都會在24小時內明顯退燒且臨床症狀改善,出院後醫師會再安排定期回診追蹤,評估是否出現冠狀動脈病變的情形。



3情況恐罹頑固性川崎症

然而,若經過第1線的藥物治療後,病童仍然持續有發燒,或是有發生以下狀況時,就要懷疑是頑固性川崎症:

  • 持續發燒:如果病童在接受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後, 24至36小時後仍然持續發燒。
  • 退燒後再次發燒:若病童在治療後的2週內再次出現發燒,在排除其它引起發燒的原因後,需進一步評估是否為頑固性川崎症。
  • 持續的川崎症相關表現:包括皮膚與黏膜的持續發炎,以及冠狀動脈的擴大等。

徐萬夫提醒,因頑固性川崎發生冠狀動脈病變的風險更高,臨床上對於頑固性川崎症的最佳治療方式,仍有待更多的研究證據。因此,醫師是否能即時辨識及評估病童發生頑固性川崎症,依據病童的狀況制定個人化的評估與診療方式,以及與家長和照顧者充分說明解釋及提供支持等,都是需重視的議題。


8月夯運動!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發送訊息「台灣選手加油!」給小編,點取連結下載「全身復健運動|懶人包」,一起動起來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