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來論〉參照客委會、原民會,將文化部轉型台委會,如何?

銳傳媒/編輯中心 2024.08.01 15:05

 

文/賴其瑋(台聯黨青年部副主任)

近期有相當多台文學者專家,主張效法客委會、原民會等部會,設立「台語委員會」。誠然,我們有必要肯定學者專家們對台灣文化的關懷,但是筆者認為,不用另外設置台語委員會,應當對現在文化部的性質與任務有所檢討。更明白的說,該讓文化部成為「台語語族的文化部」。

對台灣來說,華語的外來性相當明顯,藉由國家體制與中國認同雙重因素的建構,制度性的排除、破壞其他語族原有的語言社會的應用語境與傳承,已對台灣文化造成嚴重的傷害。

過去,民進黨設立了客委會與原委會,並在制度上,建立了包括母語學校、母語認證考試、公職考試(客家特考、原民特考等)、語言電視台,乃至補助學術研究等。由於台語語族欠缺了相對應的部會來制定語言保存政策與措施,很多本土台灣人都因感到台語社會正在萎縮與流失而憂心。

筆者認為,語言是文化議題的核心,而台語作為絕大多數台灣人的母語,那當然就是文化部責無旁貸的部會。但現在國人看到,文化部向來都在做些什麼事?要不是在台灣各地像建設公司一樣蓋場館外,就是將眷村、軍營、國營企業舊園區之類,修成「文化園區」的工作。令人感嘆的是,文建會乃至文化部的部會首長,除了陳其南及鄭麗君兩位外,幾乎都是看待文化「產值」大過於「願景」的。現在的文化部,對台灣人來說,就是個沒有文化主體性的官僚組織。

擺在眼前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中華民國體制在制度上,是全然有利於華語的政策在運作。因此,讓華語先「去國語化」,也就是消除華語制度性上對其他語言而言是不公平的優勢,才能將日漸衰微的台語、客語、各原住民族多元並用的社會重新在台灣這島嶼上建立。

如果不先檢討文化部的定位與優先任務及華語在制度性上的不平等優勢,貿然設立「台語委員會」,那恐怕會緣木求魚。畢竟行政費用動輒數十億,在教育文化經費有限的情況,台語委員會所能分得的錢及其被台灣人對其之期望,恐怕不成比例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