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英風》 試映 學者:看見女兒對父親的深情思念
照片為賴祥蔚教授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紀錄片電影《我父英風》試映,現場一片感動,傳播學者讚嘆這是一部深情的好片,讓人看見女兒對雕刻大師父親的深情思念。
楊英風(1926-1997)是宜蘭出生的台灣前輩雕塑家,藝術創作媒材廣泛,也提出「大乘景觀」藝術雕塑理論。楊英風不只成名於藝壇,美國紐約華爾街東方海外大廈前的「東西門」也是他有名的作品之一,一生的作品超過二千件,也育才無數,第一屆台灣燈會的主燈飛龍在天,就是他和兒子楊奉琛的創作,弟子還包括了雕刻家朱銘等名家。
紀錄片電影《我父英風》籌拍8年,從楊英風已出家的三女釋寬謙視角,引領觀眾一探楊英風的創作經歷與藝術人生。
華山光點電影館7月30日下午由振興醫院李文齡醫師包場,播映《我父英風》,現場觀眾爆滿,映後現場響起掌聲,釋寬謙法師特別表達對李醫師的感謝,也說這部片子沒有腳本,是循著父親楊英風的軌跡走訪許多地方,一邊弘法一邊拍,歷時八年。政大廣電系副教授也是本片製片的王亞維特別介紹在場的知名傳播學者劉蕙苓、莊伯仲、賴祥蔚,並且希望觀眾如果覺得好看,就多多分享,也不要忘了去看「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免費展出到8/18,《我父英風》電影則是8/2在全台院線感動上放映。
台北藝術大學副校長劉蕙苓說,製片王亞維從三女兒釋寬謙法師的女兒視角來陳述這位 大師,有著許多柔軟細膩的敘事,例如想念母親的楊英風,用打字機「打」(畫)出母親的容顏,又如保留完整的日記裡書寫了大師每個階段的心境,值得細看!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莊伯仲在觀看後表示,《我父英風》是一部很有溫度的紀錄片,莊教授謙稱自己雖然是藝術和佛學的門外漢,看完卻有滿滿的悸動,透過這部紀錄片,楊英風的大師風範盡顯其中。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說,《我父英風》這部紀錄片電影的美感非常好,敘事充滿感性,父女親情很動人,看見女兒對父親的深情思念,尤其裡面有一段是女兒決定在過年時出家,父親說:「妳出家了,我們怎麼過年?」讓釋寬謙法師決定把過年的日期延到元宵後。還有一段是釋寬謙法師出家後跟父親聊佛法聊到深夜,隔天一早父親拿出前一晚聊完後他用筆詳細整理寫下的佛法層次,問法師女兒內容是否正確?同樣有女兒的賴祥蔚說,這是讓他最感動的一幕。
照片為賴祥蔚教授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紀錄片電影《我父英風》試映,現場一片感動,傳播學者讚嘆這是一部深情的好片,讓人看見女兒對雕刻大師父親的深情思念。
楊英風(1926-1997)是宜蘭出生的台灣前輩雕塑家,藝術創作媒材廣泛,也提出「大乘景觀」藝術雕塑理論。楊英風不只成名於藝壇,美國紐約華爾街東方海外大廈前的「東西門」也是他有名的作品之一,一生的作品超過二千件,也育才無數,第一屆台灣燈會的主燈飛龍在天,就是他和兒子楊奉琛的創作,弟子還包括了雕刻家朱銘等名家。
紀錄片電影《我父英風》籌拍8年,從楊英風已出家的三女釋寬謙視角,引領觀眾一探楊英風的創作經歷與藝術人生。
華山光點電影館7月30日下午由振興醫院李文齡醫師包場,播映《我父英風》,現場觀眾爆滿,映後現場響起掌聲,釋寬謙法師特別表達對李醫師的感謝,也說這部片子沒有腳本,是循著父親楊英風的軌跡走訪許多地方,一邊弘法一邊拍,歷時八年。政大廣電系副教授也是本片製片的王亞維特別介紹在場的知名傳播學者劉蕙苓、莊伯仲、賴祥蔚,並且希望觀眾如果覺得好看,就多多分享,也不要忘了去看「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免費展出到8/18,《我父英風》電影則是8/2在全台院線感動上放映。
台北藝術大學副校長劉蕙苓說,製片王亞維從三女兒釋寬謙法師的女兒視角來陳述這位 大師,有著許多柔軟細膩的敘事,例如想念母親的楊英風,用打字機「打」(畫)出母親的容顏,又如保留完整的日記裡書寫了大師每個階段的心境,值得細看!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莊伯仲在觀看後表示,《我父英風》是一部很有溫度的紀錄片,莊教授謙稱自己雖然是藝術和佛學的門外漢,看完卻有滿滿的悸動,透過這部紀錄片,楊英風的大師風範盡顯其中。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說,《我父英風》這部紀錄片電影的美感非常好,敘事充滿感性,父女親情很動人,看見女兒對父親的深情思念,尤其裡面有一段是女兒決定在過年時出家,父親說:「妳出家了,我們怎麼過年?」讓釋寬謙法師決定把過年的日期延到元宵後。還有一段是釋寬謙法師出家後跟父親聊佛法聊到深夜,隔天一早父親拿出前一晚聊完後他用筆詳細整理寫下的佛法層次,問法師女兒內容是否正確?同樣有女兒的賴祥蔚說,這是讓他最感動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