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夏之清涼/周桂芳

台灣好報/ 2024.07.31 11:07

周桂芳

伏夏,天熱難耐,何處可消暑?

清晨跑步,連風都是熱的,像熱浪襲來。只有跑到草木繁盛處,跑到荷花蕩漾處,身心才頓感一陣清涼。

還是草木有涼意。那些高大的喬木,那些繁茂的草木,周身悄悄地散發陣陣涼意。涼意絲絲縷縷地從草木、植物的根部和葉片上悄悄滲出,沾上夜間的露水和晨間的霧水,每片葉子都散發著清幽涼意。草木深深的綠,幽幽的靜,微微的清,一起吐露草木的蒼翠幽靜清涼。

荷之涼。荷之涼為野涼,是曠野大地野趣之涼。我每天圍著尹家湖晨跑,放眼一湖幽幽清荷,一縷清涼的荷風拂面而來,暗香浮動生清涼。有水的地方就有荷,有荷的地方,就有一湖清涼。荷葉葉片寬大肥碩,沾幾顆晶瑩水珠,搖晃滾動,真的是搖曳生風,荷雨生涼。想起兒時夏天在鄉村荷底下納涼的趣事來,如還能像兒時一樣,摘一片荷葉當帽蓋,拿一片荷葉當扇搖,然後四仰八叉地躺在上下翻飛的荷葉下納涼,或坐臣溪頭剝蓮蓬,那真的是逍遙快活的“野涼”。

樹之涼。樹下自有涼意。夏天,高大的樹木如蓋似傘,撐出一片片樹蔭,為夏日帶來絲絲清涼,真謂“夏天樹蔭正可人”。那些參天大樹如一個個大男人,仰首挺胸,它那偉岸的身軀,托起繁茂枝葉,如一把把綠色的巨傘撐在城鄉大地上,擋住夏日火辣辣太陽熱情的直射烘烤,留下一地綠蔭,撐出一片清涼。樹下濃蔭密匝,涼意自生,樹下正好避暑納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人們真正體驗了大樹底下好乘涼!樹蔭之涼,遮陽清心,緩解煩熱,放飛心情,怡然自得。你瞧,公園的林間濃密如蓋的樹冠下,人們或靠或站或坐,愜意地談天說地。有的在樹蔭下對弈,消遣避暑;有的手抱吉他,自彈自唱,自娛自樂;有的打開手機,享受流行音樂和戲曲唱段的美妙,有一群老人正在拉著京胡,唱著大冶特色的楚劇……濃濃樹蔭,清涼愜意!綠蔭清涼,澤被後世。

竹之涼。竹下有清風,鄉下老屋後院有一小片竹林,綠意森森,清涼生風。望之滿眼蒼翠,聽之竹濤陣陣,親之涼風習習。鄉間普通的老屋,在竹林的掩映下,倍覺青翠清涼舒適潤澤。竹林涼風陣陣,絲絲透心涼,讓人心情舒暢妥貼,安靜自在。“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依竹而居,幽靜雅致,清風四溢;傍竹而活,養眼養身養心,既能納涼消暑,又能修身養性。

竹之涼,天生清涼冰潤。夏天,農村人更愛竹製品,家家都有幾張竹床,竹席,竹椅等。老家有兩張老竹床,那還是父親生前請篾匠用竹子打制的。經過一家人幾十載夏天日夜汗水浸潤,表面早已包漿了,發紅了,泛著清幽幽油滑滑的光澤。竹床是鄉村普通的老舊居家日用具,白天睡午覺,夜間院外乘涼的必備品。竹床上的每一根竹篾已經被汗水浸潤得發紅發亮,那是一家人夏天裏與竹床肌膚相親,背脊磨損,汗液清水浸潤滋養,留在竹床上的包漿。

兒時夏天,每天吃過晚飯,母親喊我從院子裏搖出一桶井水,仔細地把竹床擦拭乾淨。我們一家人睡的那兩張紅得油亮的竹床,被冰涼的井水擦洗後,感覺更加紅亮油滑,沁涼冰潤。夏夜,村裏家家戶戶都會搬出家裏的竹床到曬場上一一擺開來乘涼,遠遠地點上紮的稻草包熏蚊子,老人婦女每人手遙一把老蒲扇,給勞力漢子和孩子們搖風消暑。到後半夜,竹床的冰涼,沁人肌膚,如露水打濕了衣襟,清涼怡人。

棚之涼,是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涼。兒時夏天,老家院子裏的葡萄架涼棚是我家的中心,我們一家人圍坐在葡萄涼棚下或吃飯喝粥,或吃西瓜喝綠豆湯。那是父親親手栽種的葡萄,只為了讓我們夏天能吃到葡萄,農家小院能有一地清涼。夏天的夜晚,我們一家人會搬出家中的木桌木椅和竹床,在葡萄涼棚下共進晚餐,共話桑麻,納涼歡娛。那些牛郎織女、孟薑女哭長城、天仙配等民間神話故事我都是在葡萄架下聽父母講的。雙搶農忙時,父親會買回大西瓜犒賞我們的辛苦勞作之功。父親會早早地把西瓜裝在水桶裏浸到水井下冰鎮著,等我們一家人在葡萄架下乘涼時,父親就把那冰涼的西瓜打撈上來,拿著刀,輕輕地,只聽見“哢嚓’一聲脆響,西瓜就裂開來,紅紅的瓜瓤透出陣陣清涼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葡萄架下,吃著清甜冰爽的西瓜,早把雙搶的勞累、夏天的暑熱忘記得乾乾淨淨。在葡萄架下,我們享受了人間家庭天倫至親至愛至純至真的清涼……

草木生清涼,人間有真情,草木至真至純,自生清涼潤人間。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