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內幕】高虹安涉貪重判才剛停職 藍綠白政治盤算逼宮請辭傳聞四起

上報/胡宥心 2024.07.26 16:40

新竹市長高虹安在立委期間涉嫌詐領助理費不法所得46萬30元,台北法院今天(26日)宣判,依《貪汙治罪條例》判決高虹安7年4月、褫奪公權4年,全案可上訴。根據《地制法》規定,貪汙罪成立立即停職,由副市長邱臣遠代理市長。高虹安遭判刑一審有罪後,新竹市政壇氛圍呈現風雨欲來,藍、綠、白都已經做好高虹安隨時請辭,市長補選一役。

高虹安一審遭判刑有罪後,請不請辭攸關未來補選動向。(新竹市政府提供)

高虹安請辭最利藍白補選 拚上訴恐遭綠營接管

高虹安今遭宣判有罪,市長職務停職由邱臣遠代理。據透露,竹市地方政壇已經做好高虹安隨時請辭的補選準備,高虹安目前市長任期僅為1年7個月面臨停職。

儘管目前市長由邱臣遠代理,但高虹安不請辭,繼續拚司法上訴,到三審定讞不論結果如何,任期已經剩不到2年,屆時若高有罪,依照《地制法》規定,縣市長因犯貪汙罪經判刑確定者,內政部解除其職務,應在3個月內完成補選,但所剩任期不足2年者,不再補選,由內政部報請行政院派員代理至該屆任期屆滿為止。

新聞圖片 高虹安一審遭判刑已停職,由副市長邱臣遠暫代理。(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意味著到時候新竹市長無法補選,是由行政院派人代理,若由行政院指派代理,屆時高虹安時代的局、處首長將全面由民進黨人選接管,挾市政資源又握有前市府的「把柄」,2026新竹市長選戰藍白人選要拚續任,恐會陷入苦戰,這也是藍白陣營在考量未來局勢中的「最糟劇本」。因此在高虹安宣判前,新竹地方就傳出要高虹安一審有罪請辭的風聲,連市府內部傳出要高仔細考慮請辭的傳言。

時力議員開第一槍逼請辭 藍白操作迫害劇本謀上位

判決後開第一槍要高虹安請辭市長職務的則是時代力量的議員林彥甫,新竹地方人士表示,高虹安上任後,施政風格就是敵我分明,一些高虹安的核心幕僚對於民進黨議員舉行會勘、要施政資料等都會拖延或阻擋,但對於藍、白議員相當友善;對時代力量議員則是「親疏有別」,親近的時力議員就能得到市府資源,但林彥甫就非「親安」議員掛,時力開第一槍也是將早在判決宣判前的地方請辭傳聞檯面化。

新聞圖片 時代力量的議員林彥甫開第一槍要高虹安請辭。(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地方人士分析,高虹安宣判有罪後,為避免綠營操作,將會加速推動地方上的藍白合作劍指補選。且若走到最下下策劇本,高虹安三審定讞遭免職,又無法補選,由行政院指派代理後,局處長將會大換血,市府內部相當不安。鑑於上述的種種分析,要延續掌握新竹市政資源,藍白最上策的劇本就是高虹安請辭後,藍白合作補選,再贏一次市長。

新聞圖片 藍白陣營認為最好的劇本就是高虹安請辭,藍白合作補選再贏一次市長。(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綠營人士表示,藍白合作拚補選的劇本早就有傳聞,因為高虹安以拚清白為理由請辭市長,對藍白陣營而言不扣分,且還可以操作一波綠營「政治迫害」、「司法不公」,從民眾黨的聲明稿將綠營前民代過往案件也扯進來就可以清楚知道民眾黨的盤算。且在新竹市基本盤藍大於綠的選民結構下,高虹安請辭重新補選,地方綠營將面臨再一次對抗「藍白合」。目前民進黨人選只剩陽交大教授林志潔的情況下,藍白聯手以林志潔為假想敵,找出另一位聲量高、學歷高、符合竹科選民期待的人選抗衡並不難,新竹市恐怕又要歷經藍白合大戰綠營的選戰洗禮。

新聞圖片 藍白若聯手竹市長補選,目前假想敵是陽交大教授林志潔。(資料照片/楊約翰攝)

高不請辭還有籌碼打官司 郭台銘叮嚀「不能收錢」竟一語成讖

綠營內部也有推估認為,高虹安已經退黨切割,不請辭也是她選項,因為目前是一審有罪,高只要拚到二審無罪,就可以復職,若現在請辭等於完全沒有籌碼,且停職還可以領半薪,完全符合她貪小便宜的性格,但她若堅持不辭,可能低估市民厭惡貪汙對民眾黨造成的後座力。

人稱「理科姊姊」的高虹安,原本是在鴻海集團的大數據辦公室主任,鴻海創辦人郭台銘2019年參與國民黨總統提名黨內初選,高虹安負責協助大數據,因而踏入政壇。郭台銘在國民黨總統初選輸給韓國瑜後,將高虹安推薦給民眾黨納入2020年不分區立委名單並順利當選。

高虹安是郭台銘的愛將,郭曾叮嚀她千萬不能收錢,如今聽來十分唏噓。(取自高虹安臉書)

出身鴻海集團又被視為郭台銘愛將,高虹安2020年初入立法院,還在自己立委辦公室掛上郭台銘送的對聯「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當年10月爆發藍、綠立委捲入SOGO收賄案時,立法院辦公室多次遭檢調搜索,立委人心惶惶、傳言不斷,高老神在在自曝,郭台銘曾親電叮嚀:「千萬不能收錢!」還開玩笑要她連拜會者送來的禮盒都要一一打開檢查有沒有藏錢,就是怕愛將誤收賄款捲入貪汙案,4年後高虹安卻因立委辦公室用公積金詐領助理費遭判刑,回頭看郭董當年的叮嚀真是不勝噓唏。(責任編輯:殷偵維)

熱門關鍵字:

要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