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憂鬱症12大類型全解析 9大前兆透露警訊可望及早防範

NOW健康/ 2024.07.19 23:53
新聞圖片

【NOW健康 連珮妤/整理報導】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指出,全球有將近3.8%的人患有憂鬱症,其中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約5成之多,一旦得到憂鬱症,就有可能出現食慾下降、失眠、經常感到憂鬱、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症狀,而隨著社會變遷,人類將更容易得到憂鬱症。世衛組織公布的報告中更指出,預估2030年,憂鬱症將會成為全球社會經濟負擔的第1名疾病。究竟憂鬱症有哪些類型?引發憂鬱症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進行憂鬱症自我檢測,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得到憂鬱症呢?


憂鬱症是什麼? 12種憂鬱症類型報你知


憂鬱症是1種情緒障礙,大多患者會分階段發作,其中憂鬱症狀也會與正常情緒交替出現,情緒有時還可能異常高漲,甚至出現過動、易怒與焦慮不安等症狀。


此外,憂鬱症可能會隨著患者身處的環境與情緒變化,而形成不同的類型,以下根據憂鬱症患者不同的症狀與程度,將憂鬱症分成12種類型介紹:


1.鬱症發作:為最典型的憂鬱症類型,可能會在幾天或幾周內就發作,通常會持續數週至數月。須注意的是,症狀必須持續存在至少2週,才可說是鬱症發作。


2.復發型憂鬱症:當憂鬱症週期性反覆發作時,就可說是復發型憂鬱症,而此種類型的患者可能會經歷數月,甚至數年的憂鬱階段,其中包括正常情緒階段。


3.輕鬱症:與上述2種類型相比,輕鬱症的憂鬱症狀較為輕微,通常會在青春期發作,並持續至少2年,有時還可能長達10年之久。


4.雙極性憂鬱症:又可稱作雙向情緒障礙症或躁鬱症,除了正常階段,患者也可能會經歷憂鬱與狂躁階段,而狂躁階段的特徵在於患者可能會因容易躁動、易怒、睡眠需求減少等症狀,導致情緒過於高昂。


5.雙向第2型憂鬱症與復發型憂鬱症較為類似,但可能會間歇性發作所謂的輕躁症,會使患者反覆呈現中度欣快的狀態,因此患者與其家人容易將它與正常情緒與快樂相互混淆。


6.混合焦慮憂鬱症:焦慮與憂鬱這2種心理症狀本來就是憂鬱症的常見症狀,且憂鬱症狀在焦慮症中也相當常見,一旦這2種混合在一起平衡共存時,就可能是患有「混合焦慮憂鬱症」。


7.憂鬱精神病發作:如果憂鬱症發作時,是以1種特殊的精神性或妄想性憂鬱形式出現,患者除了可能會有憂鬱情緒外,還可能出現幻覺或妄想,例如看見不存在的事物、懷疑自己患重病或對自己施加沉重的罪惡感,特別是以妄想性憂鬱的形式出現時,患者幾乎都需要住院治療。


8.非典型憂鬱症:此類型的症狀較為輕微,患者多有情緒敏感多變、常睡過頭、暴飲暴食或恐慌攻擊等傾向。


9.季節性憂鬱疾病:這是1種會隨著季節轉換而出現或消失的憂鬱症類型,成因推測與秋冬日照時間較短有關,尤其在冬季最常發作,因此亦稱「冬季憂鬱症」,一旦隨著季節轉換,症狀就會較為緩和。不過,也有少數人會在夏季才出現症狀,直到冬季才較為緩和。


10.短暫反覆型憂鬱疾病:屬於1種較輕微的憂鬱症類型,好發於年輕人,常見症狀為憂鬱或情緒低落,通常持續不到2週就會緩解。


11.重鬱症:重鬱症發作時,患者可能會整天不吃、不喝、不睡,彷彿身處在世界末日般難受,並且存在厭世的念頭,無法過著正常生活,常需請假在家,若未治療可能需要半年至9個月才能好轉,但相較於輕鬱症長時間的發病期,重鬱症持續的時間較為短暫,但由於其症狀較為嚴重,具有較高的自殺率,需要特別留意。


12.微笑憂鬱症:被視為1種非典型的憂鬱症,又可稱作高功能憂鬱症,其症狀與重鬱症極為相似。雖然微笑憂鬱症患者在社交場合中,可能會表現出有活力、開朗、社交能力很強,且總是看起來非常快樂的模樣,但事實上他們在獨處時,可能會經歷典型憂鬱症的症狀,如持續且深沉的悲傷、出現食慾變化導致體重改變、失眠或嗜睡等。


生活壓力、遺傳都可能是原因! 了解憂鬱症3大成因


憂鬱症會發作,並非只是心理壓力所致,有些人還可能會透過基因遺傳,而患憂鬱症。以下分成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與這3大面向分別解析:


▲生理、心理與社會因素都容易導致憂鬱症發生。(圖/NOW健康製作)


1.生物因素


有些人可能沒有外在的壓力或心理困難,但會因腦中缺乏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或多巴胺等,或荷爾蒙變化進入更年期,而提高得到憂鬱症的機率。此外,若有腦部受傷、腦中風或與腦病變有關的疾病,如癲癇、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等,有時也會引發類似憂鬱症的症狀。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原因外,憂鬱症可能也與遺傳有關,特別是重鬱症病患的1等親、2等親屬,發病率約為一般人的2至4倍。


2.心理因素


憂鬱症可能與人格特質有關,若屬於傾向負向思考、神經質或追求完美的性格,即為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於年幼時期有過創傷經驗,也可能使人自信心低落,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沒有價值,而容易被壓力、負面情緒壓垮,而導致憂鬱症發作。


3.社會因素


青少年到老年人,每個人在各階段可能都會面臨不一樣的挑戰,一旦未能成功克服困境,即可能會因背負巨大的壓力與挫折感,而得到憂鬱症。


例如青少年被學業壓得喘不過氣,再加上家長未能適時給予正向管教,進而轉往社群媒體紓解壓力,增加網路霸凌或成癮的風險,都可能易使青少年患有憂鬱症,甚至走向自殺這條路。成年後出了社會,若曾長時間失業、找不到人生方向,或者背負經濟重擔而無力解決,也可能會引發憂鬱症。


此外,有些女性還可能面臨產後憂鬱,由於孕期中女性荷爾蒙的劇烈變化、生產壓力和覺察到轉為母職後責任增加的壓迫感,可能會讓準媽媽們在產後的3至5天內情緒起伏變大,甚至變得容易憂鬱或莫名哭泣,若症狀長達2週以上,就可能是患有產後憂鬱。


到了中年時期,有人則可能會因中年失業、夫妻失和等原因,而造成負面情緒堆疊,無法順利排解,最終導致憂鬱症發作;進入老年期,長輩則可能因身體健康狀況不佳、失能、被社會孤立、喪偶等因素,面臨老年憂鬱,尤其老年人又較無法表達憂鬱情緒,所以常以頭痛、失眠等身體症狀來取代情緒的不舒服。


不僅如此,許多罹患慢性疾病的患者,也可能會在長期治療的過程中,


因對未來生活感到焦慮、每日用藥負擔、失去社交活動與孤立感,而得到憂鬱症。相對地,如果患有憂鬱症,也可能會加重糖尿病、心衰竭等慢性疾病的症狀。


不只容易憂鬱而已! 憂鬱症症狀可分成2大類型


不少人都會認為,憂鬱症可能只會有憂鬱,或容易產生自殺念頭等心理方面的症狀,但事實上憂鬱症可能也會造成體重下降、失眠、容易疲累等生理症狀。以下將分成2大類型介紹:


▲憂鬱症的症狀可依照生理與心理2大類型進行區分。(圖/NOW健康製作)


1.心理症狀


▸憂鬱情緒:容易煩悶、鬱悶、快樂不起來。


▸對原本有興趣的事物提不起勁。


▸出現死亡與自殺的想法:憂鬱症可能會促使患者反覆想到死亡,甚至出現自殺的想法或計畫。在憂鬱症患者中,有約15%會死於自殺,而因自殺死亡者,生前診斷為憂鬱症者高達87%。


▸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容易感到難過或自責,負面想法揮之不去。


2.生理症狀


▸體重與食慾下降或增加。


▸失眠或嗜睡 。


▸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較為緩慢。


▸疲累失去活力:整天只想躺在床上、體力變差。


▸腦筋變鈍無法專注、容易猶豫、無法下決定。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夏日慎防腦中風!大熱天進出冷氣房溫差大 血管凍未條
▸更年期女性小腹微凸恐罹癌 建議30歲女性常規婦科檢查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