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藍智庫轉型】複製美日英運作模板 延攬研究員優先考量學界人脈

上報/沈粲家 2024.07.18 19:30

國民黨智庫8月1日迎來第二波組織改革,將各領域小組研究員額裁撤至僅剩一人,未來將採取「外包模式」進行政策研究。據了解,智庫各領域召集人在考量續聘哪位研究員時,主要以學界人脈、歷年考績及觀察議題速度為判斷標準,研究員除了要持續關注社會議題跟檢討政策之外,未來工作內容將會以擔任「學界聯絡人」為主,聯繫各領域學者幫忙參與智庫研究,複製美國、日本及英國等先進國家智庫運作模式。

智庫縮編研究員人力更吃緊 未來將重心放在全國性議題

1993年由時任行政院長連戰出資1千萬成立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要研究國家永續發展、公共政策制定等項目,2000年國民黨總統大選吞敗後,連戰又以《連震東文教基金會》名義,捐助10億元擴大研究員編組、重新規劃組織章程,使其轉型為國民黨智庫。2015年朱立倫當選黨主席後,為整合國民黨組織,在與連家溝通協調之後,將智庫收歸黨中央旗下,由黨主席擔任智庫董事長,籌措智庫運作相關費用,形成黨中央、智庫及立法院國民黨團三方平台。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朱立倫當選黨主席後,將智庫收歸黨中央旗下,形成黨中央、智庫及立法院國民黨團三方平台。(資料照/李隆揆攝)

第11屆立法院首會期於前天(16日)結束,朝野立委激烈攻防「國會改革」、《選罷法》、《電業法》及《財劃法》等修法案,意外造成國民黨智庫工作量倍增,智庫組織改革「大裁員」導致的人力資源不足問題也浮上檯面。一名藍營人士指出,智庫過往的研究方針及政策議題,主要是黨中央交辦下來的業務,較少接收來自黨團的工作,藍委推動法案的論述及議題設定應是各國會辦公室的職責,不可能什麼都要智庫幫忙。

立法院日前朝野攻防通過《選罷法》等法案,造成國民黨智庫工作量倍增,智庫組織改革「大裁員」,也導致人力資源不足問題浮上檯面。(王侑聖攝)

該人士表示,這屆立法院因為朝小野大、三黨不過半的特性,在野陣營推動修法案時都面臨民進黨立委的強力反彈,朝野衝突導致議題不斷升溫,加上眾多藍委都是智庫研究小組的共同召集人,才讓智庫不得已加入戰局,協助黨團研究法案攻防、政策背景及法條修訂版本。他說,5月進行第一波研究員人力縮編後,智庫執行長柯志恩就要求藍委要自行研究好法案議題,不要使喚智庫做東做西,現在第二波裁撤已經完成,未來研究員人力會更加吃緊,智庫應該把心力放在全國性議題上,跟著社會趨勢研擬政策。

5月進行第一波研究員人力縮編後,智庫執行長柯志恩要求藍委要自行研究好法案議題。(資料照/王侑聖攝)

8月智庫研究員續聘標準 以學界人脈、歷年考績及議題觀察為主

「立委擔任共同召集人的制度,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功效!」一位參與智庫運作事務的人士指出,黨團跟智庫的合作並沒有想像中好,雖然立法院距離智庫很近,但立委們的團隊都在國會辦公室,不可能每次都叫他們來智庫開會,這些身兼研究小組召集人的藍委回辦公室後還要轉述會議內容,不僅沒有效率,還有可能在轉述時漏掉關鍵議題方針,效率十分低落。

該人士分析,雖然智庫、黨團跟黨中央在第一會期的合作「驚險過關」,但中間還是出現很多小分歧,例如: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喊出的《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廢除監察院及《選罷法》,黨中央及智庫都認為需要仔細研擬過後再決定,第一時間出面反駁黨團的說法。他表示,8月第二波智庫人力縮編完成後,雖然研究工作還是會繼續進行,但每組僅存的一位研究員工作也將轉型,從「純研究學者」的角色改為「學界聯絡人」,結合學界專家的研究量能共同制定政策,或在重大議題發生的第一時間向黨團、黨中央提出初步建議。

立法院會針對《選罷法》逕付二讀。(資料照/王侑聖攝)

該人士也解釋,智庫各領域召集人在考量續聘哪位研究員時,其實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評估跟掙扎,到底要用研究領域的專精程度來選擇?還是學界的人脈關係廣不廣?經過各組召集人會議討論後,最終決定以學界人脈、歷年考績及議題觀察反應速度為主要判斷標準。他說,智庫轉型是參考美國、日本和英國等先進國家模板,讓研究員結合學界力量共同參與研究,不斷與社會趨勢接軌,而非用政黨經費來養研究員。

「如果研究員的學界人脈很廣,他可以召集很多專家共同研究政策,包含那些沒有跟智庫續聘的學者。」他表示,智庫有很多研究員的專業領域造詣甚高,讓他做學界聯絡人的工作就是大材小用,例如國安組的學者揭仲,研究國際事務跟國家安全非常專業,但做聯絡人的工作只是浪費人才、矮化專長,只能忍痛跟他解約,未來再以學界合作方式交流。(責任編輯:許雅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