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從製造到智造的遠大前程/陳濤

台灣好報/ 2024.07.18 09:17

陳濤

曾幾何時,滿大街刻著“made in China”的商品讓我充滿了自豪感,因為中國工業製造走向世界,遍佈全球,彰顯了其無所不在的影響力。直到湖北武穴籍作家陳楫寶和國家智庫專家付策慧合著的這本長篇現實主義小說《大國智造》橫空出世後,我才感到無比震撼,原來中國工業發展道路“從來都不會平坦,向來都充滿艱辛,甚至屈辱。”所謂的中國製造,只是我們走向大國智造遠大前程的必須經歷的陣痛而已。

全書共分四個大章節,依次是失手印度,中國製造,智造啟航和征途。這本書的開端,講述了黃立工、劉睿陽、許茜茜等一眾年輕人在印度投標過程中演示環節出現重大失誤導致廢標,從而引出機械小鎮成長起來的新青年,在美國、印度、日本、德國等諸多科技強國夾擊之下,意志堅定,屢敗屢戰,不斷探索科技創新之路的故事。

而在第二章節,又回顧了老一輩人許廷寶、汪自強、黃嚴、劉大橋等,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承擔起工業建設的神聖使命,從一窮二白的土地上,一手打造了“世界工廠”,不僅吸引無數外資前往中國投資建廠,增加大量就業崗位,沿海經濟特區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也讓“made in china”成為一個時代的烙印。

不過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科技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工廠”不再符合日新月異的形勢。正如書中所言:如果不努力改變,還以“世界工廠”自傲,就得一直為全球資本家打工。為了中國製造業進程智能化,許許多多如黃立工、劉睿陽一樣的新青年,肩負著智造強國的責任,從有到優,從弱到強,從模仿到原創,從製造到智造,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發動機”,他們克服種種困難,突破重重障礙,默默踏上探索者的遠大前程。

然而,中國製造業走向智能化的過程可謂歷經千難萬險。在《大國智造》的序言裏,作者開篇就提到了“卡脖子”一詞。自2016年以來,中美貿易戰爆發,雙方博弈加劇,為了限制中國工業發展,美國在很多領域採取了“卡脖子”的手段,令我國在經濟發展等多個方面都受了較大影響。最著名的當屬美國制裁中興、華為和加拿大扣押孟晚舟事件。但強敵的一系列打擊,反而讓我們加快了發展科技的步伐。中國越強大,敵人越害怕。正如汪自強告訴黃立工的那句話:“中國從來不缺少脊樑,向來都有勇於承擔使命、敢於負重前行的同道。”正是由於這種挺起脊樑永不言敗的精神,我們才能沖出美國的技術封鎖,不再拘泥於製造各種山寨產品,才有今天引領世界前列的5G網路,才有讓我們不再受制於GPS系統的北斗衛星導航誕生,才有從楊利偉初入太空時的振奮人心,到如今的習以為常。中國造得了衛星,進得了太空,說明只要下定決心,沒有中國人辦不到的事情。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