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體重破百男椎間盤突出 脊椎內視鏡手術除病灶

慈善新聞網/ 2024.07.16 08:52

李宜軒醫師看診示意照。

        30歲的魏先生體重超過100公斤,因椎間盤突出的問題,進行復健及藥物治療半年之久,並無明顯改善,一個月前疼痛加劇,開始雙腳無力、頻繁跌倒,走路約5分鐘就須坐下休息,大幅影響生活品質,輾轉至台北慈濟醫院就醫。骨科李宜軒醫師透過核磁共振掃描,發現魏先生腰椎第四、五節約有4公分大的椎間盤突出,評估個案的狀況已嚴重影響生活,且尚有工作,須盡快回到職場,建議採用「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治療,術後第二日魏先生就順利出院,隔日正常上班,生活重回正軌。

        椎間盤為脊椎骨之間的軟骨,具有緩衝作用,當脊椎長期受到壓力壓迫,導致椎間盤發生變形、移位甚至破裂,擠壓到脊髓神經,導致下肢疼痛,就稱為「椎間盤突出」。依據衛福部數據顯示,台灣年輕民眾中,曾經患有下背痛的比例為50%,其中診斷為椎間盤突出佔比為5%,且男生是女生的兩倍,好發於辦公族及重訓族身上。前者多因長期坐姿不良、運動量少導致脊椎退化,後者則多為運動姿勢錯誤、沒有做好運動防護。椎間盤突出因壓迫到神經,初期症狀為酸、痛、麻,接著會影響肌肉力量,產生雙腿無力的情形,若遲遲沒有就醫,最嚴重的症狀會無法控制大小便功能,須在6-8小時內緊急手術,否則將造成神經永久性的損傷。

        李宜軒醫師指出,椎間盤突出約90%可透過復健、藥物等保守治療的方式改善,或進行神經阻斷術,注射藥劑麻痺神經緩解症狀,若兩到三個月皆無改善,建議進行手術摘除病灶。手術種類分為傳統脊椎手術、顯微脊椎手術及脊椎內視鏡手術三種。傳統手術需將皮下組織層層劃開,造成肌肉、骨頭組織的破壞較大,傷口會有5公分以上,出血量通常達300c.c以上,術後傷口復原較慢,疤痕易緊繃、敏感,且多有腰痠後遺症。顯微脊椎手術則使用醫療顯微鏡的放大功能,讓傷口縮小至2-3公分,降低組織破壞程度。

魏先生的第四、五節約有4公分大的椎間盤突出,嚴重壓迫神經。

        而脊椎內視鏡手術是近年新興的主流手術,也是傷口及破壞度最小的術式,因此技術門檻也高。醫師為了精準判斷下刀處,術前會透過X光影像判讀擺位及定位,使用直徑僅0.5公分的內視鏡器械,插入皮下直達患處,將壓迫神經的椎間盤摘除,傷口僅不到1公分,顯著降低術後疼痛及復發風險。以魏先生為例,年僅30歲的他,除了須考量返回職場的速度及術後後遺症嚴重性,因為體重破百導致脂肪層與肌肉層肥厚,醫師須透過更大的刀口方能清楚手術視野,出血量相對比一般體型的患者多。因此與傳統手術相比,他選擇了復原速度較快的脊椎內視鏡手術,最終手術出血量僅約50c.c.,恢復得相當良好。

       李宜軒醫師提醒民眾,現今運動風盛行,若要進行強度高的運動如重訓,建議有教練指導以及使用護具,避免錯誤姿勢導致脊椎傷害。平日可進行全身性肌力訓練或是核心肌群運動,如游泳、瑜珈、深蹲及棒式等,強化腰椎的保健。椎間盤突出患者亦可進行上述運動,若保守治療約兩到三個月並未改善,可與醫師討論手術的可行性,避免惡化到無法復原的程度,抱憾終生。

撰文:張家慈圖片:台北慈濟醫院、范宇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