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性暴力案件層出不窮,更有不少被害人性私密影像,遭到人隨意分享、觀看,衛福部的調查統計,自111年至今,有近6成的受訪者,曾遭受到網路性別暴力,衛福部未來也將與更多網路平台合作,協助影片下架,並加強宣導數位性暴力的防治觀念。 近年來韓國N號房、臺灣換臉事件、創意私房等數位性暴力案例頻傳,性私密影像外流,造成受害者難以抹滅的痛苦。 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社會工作師 林芮璿:「他其實無法得知,他會從哪邊收到各種羞辱的訊息,從哪邊會收到,他可能看到他的一些影像,那是一個對於,我覺得一個人,他對於整個社會環境裡面,那個信任感的破壞,其實是很大的。」 數位性暴力的類型,包含騷擾、影像性暴力,基於性別的羞辱與攻擊等11項,根據統計從112年8月到113年5月,影像性暴力受害者就多達754位 ,其中女性占了近7成、男性大約3成,年紀以18至24歲最多,其次分別是是25到34歲跟13到17歲,為此立法院近期也修正通過《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針對無正當理由支付對價,而持有兒少性影像的行為加重刑責,希望藉此強化兒少保護。 衛生福利部次長 呂建德:「兒少性剝削這一部分,我們現在未來也會來委託,我們的專業團隊,我們會來主動出擊,在整個網路上面,主動來巡察。」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特聘教授 王珮玲:「尤其是性影像這件事情,往往會先從責備被害人開始,認為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我們社會整體上,要先理解這個被害人,他所處的處境,以及他有時候是不得不。 對此專家學者也呼籲政府主管機關,完善被害人諮詢保護系統與司法體系,建立友善的社會環境,並鼓勵被害人勇於報案,以減少私密影像流傳後,而帶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