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高屏新聞)【記者宋德威、陳佩琪/高雄報導】社團法人臺灣轉型正義協會,13日在高雄市中央公園捷運站B1方舟庇護商店,舉辦「2024年南部地區轉型正義教育論壇」,邀請作家呂昱,分享價值定錨的轉型正義基本目標。此次論壇主題「我的青春在仁愛樓」,除安排專題演講外,並以如何利用相關歷史、不義遺址及文學等多元形式進行教育推動,期望未來能持續擴大教育成效,讓社會大眾可以由不同角度敘事,進而引領社會邁向共同的未來。
本論壇6月15日至9月21日共有八項主題,13日講者呂昱,目前是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委員、作家,也曾是白恐時期抗爭者之一。呂昱十九歲時成為白色恐怖下的「政治犯」,移送臺北景美看守所,原本只判十五年,但被當局大筆一揮竟改成無期徒刑。等到蔣介石嚥氣後,卻獲得減刑為十五年,充滿了黑色嘲諷。
呂昱回憶,在60年代全球各地掀起一股反威權、爭自由的學運風潮中,高中時期參加了由救國團主導的「青年自覺運動」,獲得了「我們不是頹廢的一代」的啟蒙,當該運動開始式微時,他和幾位青年學子組織了「統中會」,希望脫離黨國的操控而能延續自覺清流,詎料,卻觸犯了蔣經國鋪排掌權過程的禁忌,於是,一群青年就被鋃鐺入獄。
呂昱表示,不願被稱為「政治受難者」,自稱是「白恐反抗者」。他的青春被關進仁愛樓,但他沒有虛耗時光,以十五年蓄積了能量,出獄時正逢臺灣澎拜的民主運動,他片刻不歇地又投入蠢蠢欲動的學運串聯。
呂昱於1984年出獄,當年即獲頒吳濁流文學獎,受聘《臺灣文藝》雜誌擔任執行編輯,出任蘭亭出版社總編輯,負責策劃出版臺灣本土作家系列專輯,受邀參與籌設新地出版社創辦事宜。1986年創辦《南方》雜誌與南方出版社,發行上百冊西方先進哲學文化理論,在尚未解嚴的年代裡,為引進「西方批判理論」的先驅者,也是學生運動跨校溝通串連的平臺。
對此呂昱表示,此次論壇主題,期望未來能持續擴大轉型正義的教育成效。另,21日將由資深媒體人、台灣轉型正義協會理事邱國禎,分享「臺灣人只能替別人當砲灰?―臺灣人在戰爭中的悲運」,有興趣的民眾可以線上洽詢報名方式,增廣見聞對相關議題的了解。
▲社團法人臺灣轉型正義協會,13日在高雄市舉辦「2024年南部地區轉型正義教育論壇」。
(圖/記者 宋德威 攝.2024.07.13)
▲2020年呂昱在綠島綠洲山莊人權紀念碑前留影。
(圖/呂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