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傳媒記者蘇松濤報導】
如果媽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孩子們就能吃飽,甚至有機會上學……」創辦人裘振宇博士在接受日本NHK採訪時表示。敘利亞難民問題已持續超過13年,土耳其台灣中心(下稱「台灣中心」)可能是土耳其唯一一座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透過長期且永續的方式,深耕在地社區,回應人道危機與2023年土敘大地震。
日本國際廣播電台(NHK)伊斯坦堡分部主任佐野圭崇今年初多次實地走訪位於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的台灣中心,見證了在三重危機下依然屹立不搖的人道事業。這三重危機包括長期困擾邊境的難民議題、土耳其國內的經濟困境,以及去年二月發生的百年一遇強震。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得本就脆弱的邊陲地區與弱勢族群更迫切需要外界的支持與國際援助。
NHK透過八分鐘的新聞影片,具體呈現了建設與經營中心的艱難,特別對於中心建築群使用邊境的混凝土牆作為基礎結構感到驚艷。這或許是全球首例使用臨時性軍事設施打造永久性人道建築的案例。這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按照傳統工法建設一座佔地約7000平方公尺的難民中心,預算根本不夠。如何因地制宜,綜合考量結構力學、外型設計與內部功能,一塊11噸重的軍用混凝土牆,便成為最佳原材料。
「為什麼高牆要用來區隔你我?為何不讓高牆倒下,成為守護人權與生命尊嚴的人道建築?」裘振宇在接受NHK專訪時表示。世界上大部分的建築都是為資本市場或國家機器服務,建築專業者少有意願思考如何服務最為弱勢的群體,提供他們舒適且能長久受益的空間。中心的初衷是希望透過參與式設計(participatory design)與合作建房(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和居民共同打造一座永久且能與當地社區緊密結合的多功能社區中心。
記者還採訪了阿布德罕,一位在中心學習的青年,幾年前隨父親逃到小鎮。他希望未來成為醫生,用所學幫助更多面臨同樣困境的人,無奈因內戰與逃亡中斷學業。裘振宇希望他不要放棄,積極尋求國際資源支持,讓他有機會獲得全額獎學金,前往歐美醫學院完成學業。「把這份善意傳遞下去,無論是十年,二十年之後,用你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裘這麼期許阿布德罕。
自2022年第二期工程完成後,現有的52個單元陸續開辦教育、技職訓練、社會企業與國際交流等專案,搭配數位科技與自創的電商平台,逐漸將難民婦女與當地弱勢族群的手工商品銷售到台灣、歐美市場。經過不斷設計與改良,產品品質與設計獲得不少顧客青睞。此次中心獲得NHK大幅報導,並透過NHK國際平台以日語、英語和阿拉伯語向全球放送,相信對於開拓日本市場與連結更多海內外資源,會有相當助益。
對於難民問題,裘振宇坦言自己是一位建築歷史學家,這輩子沒蓋過商業建案,也不曾管理過跨國NGO,世界公民中心是他人生中第一個案子,也會是一輩子的志業。人道議題一直以來都極為複雜,並非台灣、日本或美國、歐盟能獨力解決。中心在逆境中不斷突破,發揮創意,仰賴全球各地利害關係人的持續支持,才能逐步建立完善體制,並以現有成果為基礎,擴大影響力,將不同專案的成效分享到更多面臨相似問題的地區。
提供單位:土耳其台灣中心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