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專欄】母親,努力不懈的美麗人生 ─寫於2024年紀念音樂會前夕

銳傳媒/特別報導 2024.07.12 12:56

 

文/楊黃美幸(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第一代音樂家高雅美 受教日本頂尖音樂學校

母親高雅美(1921—2023)是二戰前畢業於東京「帝國高等音樂學校」。日本明治維新後,為了現代化日本,全盤西化,設立以「帝國」為名的大學,培養高等專業人才。「帝國高等音樂學校」成立於1879年,是日本第一所引入了大量西方的音樂教育理念和方法,並聘請了許多外國音樂家和教育家來校任教。這是一所在當代日本非常有名的音樂教育機構。與她同時代的音樂家中,有許多在日本音樂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母親完成當時頂尖的西方音樂教育,因其音色優美具有潛力,畢業時被學校選拔獨唱,在東京日比谷音樂廳,由日本皇家管弦樂團的著名長笛演奏家石川寛擔任伴奏。該校由於二戰時的摧毁破壞,戰後經過日本政府的整合,1949年與「東京美術學校」合併為「國立東京藝術大學」的音樂部。

[caption id="attachment_71176" align="alignnone" width="1119"] 1930年代,高雅美父親高再祝醫師購買福特敞篷自用車,載著全家去高雄壽山別墅,西子灣旅遊。當時台灣已經相當現代化。[/caption]

內祖父跟隨馬雅各醫生 台灣第一位傳教士

母親家中有十一位兄弟姊妹,其中有四位醫生,二位牧師,三位主修音樂。父親高再祝醫師,日治時期總督府醫學校畢業。母親高許美是澎湖人,台北第三高女畢業。高長是內祖父,19世紀跟隨馬雅各醫生受洗成為台灣第一位傳教士。母親中學就讀於日本下關的基督教女子住宿學校,梅光女學院。該校由美國長老教會於1872年成立,推動日本女性的現代化教育,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女性。1943年大學畢業後,與在東京執業律師黃天縱結婚,育有一女二男。戰後1946年由東京回台灣,婉謝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的聘請,隨著父親回到台南東門路的黃家。

50年代台中兒童合唱團成立 高雅美應邀擔任團長及指揮

母親和她的姊姊高智美,高慈美,堂姊高錦花,都是台灣第一代的鋼琴家、聲樂家和音樂教育家。

[caption id="attachment_71173" align="alignnone" width="1846"] 1953年於台北中山堂高雅美(左)獨唱,二姊高慈美(右)鋼琴伴奏。 [/caption]

1950、1960年代,母親常受邀在全台音樂會上獨唱,包括一年一度在臺北中山堂的聖誕節彌塞亞獨唱,及高慈美、林橋鋼琴家舉辦的台灣巡迴音樂會獨唱。1957年榮星合唱團創立,維也納兒童合唱團來台演唱,有識之士,深感兒童歌聲之美妙悅耳。1958年適值父親調往台中地方法院為庭長。在台北的辜偉甫、李超然和陳遜章及台中的郭頂順、林雲鵬和江燦琳等諸位人士籌劃台中兒童合唱圕之成立,並邀請母親為團長及指揮。德高望重的發起人郭頂順先生則提供豐原客運的招待所作為合唱團練唱的場所。昔日之兒童,今日已再造就不少音樂人才。如此通過音樂的傳承,不同世代的人在情感上已產生共鳴,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

改編安徒生童話音樂劇 全台巡演獲極大讚賞

在台灣中南部慕名母親的音樂教育背景而來學聲樂的學生很多。1955年在高雄舉辦第一次「高雅美學生發表會」就有二十多位私人學生。以後除了擔任台中兒童合唱團團長及指揮,還擔任中國醫藥大學合唱團的指揮,任教靜宜大學音樂課,培養傑出的音樂界人士,例如1950年代的李安和、杜月娥、蕭泰然,1960年代台中兒童合唱團出身的陳秀蘭、陳麗嬋、楊艾琳、郭曉玲等人…,對台灣早期音樂教育發展,奠下扎實的根基。母親具有想像創新能力,1966年根據安徒生童話改編音樂劇「賣火柴的女孩」,籌辦靜宜大學合唱團巡迴至台南、高雄、嘉義和台中等地表演,對當時的民眾來講,可說是破天荒首次觀賞到西方音樂劇演出,收到極大的讚賞及好評。

[caption id="attachment_71174" align="alignnone" width="1357"] 1958年台中兒童合唱團成立,1960年代數次全島演唱及舉辦關仔嶺音樂營。[/caption]

半世紀不忘恩情 師生相聚紐約

當子女的常常無法體會父母養育的辛勞,但我們卻能看到母親的音樂學生給她帶來充實、愉快的美麗人生。非常感謝昔日台中兒童、少年合唱團的團友,陳秀蘭、賴建中、楊艾琳、郭曉玲、洪錦鈓等人的號召,以及幕聲合唱團,美麗人聲合唱團及高家親友一起合辦這場音樂會,感受到幸福、快樂源自於熟悉悅耳的旋律。學音樂的學生終身不忘音樂的陪伴。2007年,王英明醫師邀請母親及中國醫藥學院畢業的合唱團團員二十多人,從台灣南北各地到他家診所地下室,重溫當年他們所唱的歌。2018年昔日台中兒童合唱團的團員有洪錦鈺、陳麗嬋、郭曉玲、蕭惠芬、宋美琴、張廖麗娜、曾慧華及黃明源的兒子等人,從台灣、美國各地相約聚集在長男黃志鴻於長島的住家。半世紀後,還不忘97歲的老師教導之恩情,令人感動不已。看到了一篇1999年靜宜大學畢業生筆名「弄花女」所寫的「再見!珍重!」,敍述母親上課時,以其親身經驗,說她中學生時,向其病床上的父親輕易的說再見,就回去日本念書,沒想到這是生死離別,所以告訴學生說再見時,要真情流露,這可能是最後一別。我們姊弟檢討說學生畢業30多年還記得母親說的話,而我們似乎將母親說的話,都當耳邊風。現在回憶起來她常常說的話「人不是完美的,要看人好的一面」「要交品性好的朋友」「背要挺直」,女兒說「為何你長得這麼美,而我沒有!」「人不能只看外表,內在才重要,人要知足!」

[caption id="attachment_71175" align="alignnone" width="994"] 2018年昔日的台中兒童合唱團學生,飛到紐約探望當時已97歲的高雅美老師。[/caption]

兩首作品首次公演 歌詞:台灣人為子孫幸福要打拚

高家自從1959年在台南的高外科舉行園遊會,在光華女中禮堂舉行聚會和運動會。1984年高俊明牧師從獄中被釋放後,每年一月一日早上十點,在台南的教堂或台北的神召會舉行感恩禮拜,六十多年來,數十年如一日。這次音樂會,特別安排了高家每次聚會必然歡喜唱的二首歌。一是日語的「白百合花」,另一首台語「咱著來吟詩」。另外兩首是母親在1980年代編詞編曲的,但我們當子女的一直把它放著,沒有拿出來公演。很感謝王明哲老師樂意,除他自己的作曲外,演唱這兩曲。「台灣進行曲」中寫著「台灣人要打拼,為著子孫的幸福,勇敢起來爭人權。」 她到91歲以前每次總統立委選舉都會回來投票,並且抱怨說「你們只重視選總統都沒有重視立委,這樣如何執政?」。說的真是一針見血。另一首「咱要再相見」,台語歌曲中寫「大家相疼相幫贊,永遠同行一條路,同甘同苦,相勉勵。咱再相見,那個困境,願神指示,照顧咱要行的路。」這是她要告訴我們後輩的話。

同為自由移居新大陸 長眠之處比鄰拉赫曼尼諾夫

去年一月,母親於紐約安息主懷,享年102歲。她和父親安眠於紐約州與俄羅斯鋼琴家、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相距走路不到七,八分鐘的美麗墓園。父母親不僅喜歡拉赫曼尼諾夫的作曲,他們1979年移民美國也感受到和拉赫曼尼諾夫相似的境遇。拉氏是為了逃離蘇聯共產黨,而父母是為了離開國民黨戒嚴令下的白色恐怖,移居到人地生疏但自由民主的新大陸。母親幽默的說我的父親最適合住美國,第一,他喜歡吃麵包和咖哩飯。第二,他喜歡獨處,不必有朋友。第三,紐約有日本書店,有日文書,有音樂,他就過得很好。

感激與欣賞 人生充滿信望愛

母親說所有的樂器,人的歌聲最美。她不僅熱愛音樂,更是疼愛那些喜愛音樂的年輕人。生性活潑、樂觀,一生保持積極、好奇、幽默、年輕的心境。每當望向天際時常說,每天的雲彩多麼漂亮多變,每天不同的感受,充滿純真的感激與欣賞。她一生信靠上帝,人生充滿信望愛。感謝大家聚集以音樂,來讓雲彩上的她,微笑地享受這場熟悉的歌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