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南海觀論》環保之名下的南海爭端/魯云湘

台灣好報/ 2024.07.11 12:09

魯云湘(自由撰寫家)

大陸生態環境部於7月10日,發布「黃岩島海域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報告」,稱是對黃岩島海域生態環境第一次「全面體檢」。結果顯示,黃岩島海域珊瑚幼體補充量充足,每平方公尺珊瑚幼體超過五個,優於有關文獻記載的大堡礁等珊瑚幼體補充量水準。可見,大陸藉由環保議題公約,企圖獲得黃岩島的主權合法與正當性,此舉將為南海地區的安全,帶來何種影響呢?

首先,大陸針對黃岩島提出環保議題,可增強其在國際社會中的聲譽及形象,特別是關注ESG永續經營發展下的全球。而這是否將導致美菲等國,更難以批評大陸藉由保護環境及海洋資源等名義,正大光明的於黃岩島,或是南海地區進行的任何活動。

其次,該策略可使大陸增加對南海主權的實際控制。特別是2023年3月聯合國通過的《全球海洋公約》,其目的之一,即是在 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並且明文禁止工業捕撈、採礦、傾倒廢料等人為干擾,為海洋生態爭取休養生息的空間。雖然大陸尚未簽署加入此公約,但通過進行環保調查與保護等,配合該公約的任何行動,均可實質上鞏固其週遭海域的控制。並且,更可向國際法庭提供,他國企圖危害海洋環境的證據,以此獲得與支持其主權聲索。

再者,北京當局是否會以保護海洋環境為由,將黃岩島設置為國家公園(如同我國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以此可同時達到環境保護,和維護領土主權的目的。以下是筆者整理出,一些具體的方式:
一、國際公約和環保協定:
設置國家公園,並透過經營管理與保育措施,以維護公園內特殊的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防止過度開發破壞,保護該地區的自然資源。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合法對爭議領土進行保護,且能強化國家對該島礁的主權主張,更可能吸引國際環保組織的支持,進而於國際社會中獲得正當性。

二、科學研究和行政管理:
隨著國家公園的設置,通常會吸引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的進駐,對其進行生態和環境研究。為了增強對該地區的了解,勢必建立科研基地或環境監測站。而這些基礎建設,意味著需要建立行政管理機構設施,例如管理站、巡邏隊等。這些措施,則對該島及週遭海域,提供合法的控制、管理與存在感。

三、旅遊發展和教育合作:
國家公園的設置可以吸引遊客,發展生態旅遊,增強對海洋經濟的控制。而來訪遊客不侷限於國內,也可包含國外,如此可強調大陸對於海洋環境的重視,並通過與他國或NGO的教育與宣傳合作,提高該島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加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重要性,從而間接支持主權主張,並獲得實質控制。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做法仍需慎重考慮,畢竟黃岩島的主權問題,仍是大陸與菲律賓,在南海爭議的重點之一。倘若設置國家公園,可能會引起菲方或美方等國的強烈不滿,並在提出嚴正的抗議。如此一來,南海地區的衝突將會持續升溫。因此,若以區域安全考量整體狀況,北京此時打出環保議題,後續勢必會以相關公約法律條文,謹慎並以更加合法的方式執行,更進一步地獲得黃岩島的主權。而這點,也是我們可從中反思、以敵為師,並且獲得學習的機會。(照片示意圖翻攝畫面)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