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禪與科學】從脈輪氣場能量 看好命人的特色

愛傳媒/ 2024.07.10 08:00

【禪與科學】從脈輪氣場能量 看好命人的特色

【禪與科學】從脈輪氣場能量 看好命人的特色

文/黃金龍博士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所謂好命人,就是身心靈平衡的人。藉由修行禪定,可以幫助身體氣脈通暢、內在潛意識清淨,更能進一步提升靈性層次,增加智慧與心理素質,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入世圓滿、出世圓覺的好命人。

你的生命靈數多少,是幾號人?是什麼星座?這是年輕人交朋友時,常出現的聊天話題,除了可以增加談話樂趣,也可快速了解彼此的個性與喜好。

類似的話題,從早年5、6年級流行的血型、手相、面相分析等,到近年的生命靈數、星座命盤的大流行,都是以簡單的數字或邏輯法則,來看一個人的特性與思維模式。

從古至今,人類對於自我身心靈的好奇從來不曾稍減,這些有趣的命理學,如果能用現代科學或大數據的分析方法,做進一步的實驗和統計,形成科學理論,必然會對人文科學,乃至人類文明的發展,有極大的貢獻。

八字算命也講陰陽五行

談到正統的算命工具,由「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屬性所推演出來的八字推命,可說是命理界的東方不敗;簡單8個字的組合,可以推斷出一個人的性格、工作和財運,甚至包括流年運勢、婚姻、親子關係、吉凶禍福等等。

八字推命,簡單說,是將一個人出生時的「年月日時」等4種時間計算單位,分別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列組合而成;也就是把「年月日時」組合成四柱,每一柱由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組成,總共8個字,簡稱八字。

八字在推算時,十天干除了對應中醫的10個臟腑外,也對應了10種不同的個人特質;如同星座、生命靈數一般,八字解析也有所謂的甲形人、乙形人……等不同屬性。

八字最大的特色,是天干地支可以和陰陽五行互相納配,使8個字都有陰陽五行的屬性,從而具備了相生相剋的關係,也衍生出刑、沖、害、合等多種關係。這些特性形成八字對心理特徵及人際關係的特殊看法。

人體五行受大自然影響

關於天干地支時間運轉對人類的影響,中醫有所謂五運六氣(簡稱運氣,又稱運氣學說)的理論;五運分為「木、火、土、金、水」等5種年運,六氣則有「風、熱、暑、濕、燥、寒」等6種季節變化。

古人在研究氣候變化與疾病關係時,運用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理論,以干支記時系統進行演繹,推論出人在大自然中的生理與病理變化的原則。運氣學說範圍可以涵蓋天文學氣象學物候學地理學,屬於醫學氣象學時間醫學的一支。

運氣學說認為,人處在天地之間,日月星辰與地球山川海洋的變化,會影響所有的生命活動。《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故當氣候正常時,人體內的陰陽五行自然平衡;氣候異常時,人體也跟著混亂。因此,研究氣候變化能了解身體的變化,推測疾病的演變。

地球繞太陽公轉時,會因太陽的直射狀況,形成四季變化,古人依春暖、夏熱、秋涼、冬寒的節奏,訂出24節氣,協助農家種植耕田;而地球的自轉,是因太陽的起落而形成24小時晝夜的分別。

中醫認為,一天12個時辰對應人體12條經脈,氣血的運行按膽、肝、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的順序流注,因此每個時辰都有一條經脈當旺。

環境冷熱、光線強度的變化,會影響植物的生長、開花和結果,也會影響動物的作息。生物生存在天地之間,必須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而改變作息和習慣,才能生長發展、繁衍後代;所以《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先天經絡脈輪能量圖顯示個人健康狀況

筆者曾於2017年在南京中醫藥大學提出十四經絡電滲經絡傳輸動力模型(Electro-Osmosis Flow Model in Human Meridian System),此模型運用力學的觀點,將經絡生理與氣血運行的非線性交互作用作一整體建構。這套電滲經絡模型,若進一步將每個人出生時的天干地支的陰陽五行屬性,當成邊界條件放入計算,結合中醫的五運六氣與脈輪理論,可以得到個人的先天經絡脈輪能量狀況,再用圖表繪出。

舉例來說,2020年一位年僅30多歲,就因心血管疾病而驟逝的黃姓藝人,令國人唏噓不已;在得知他的生日後,運用經絡脈輪模型計算他出生時的先天經絡脈輪能量圖如圖1。

新聞圖片

從圖1可以看到,黃姓藝人的身光為較虛弱的紅光,同時光圈也比標準大小(白色虛線)小許多,表示他的體質原本就比一般人虛弱;而且紅光人也比較容易有心血管疾病。

再進一步比對圖1下方的五行平衡圖,可看出他命中缺火和土。圖中的黑色代表五行的水,比例超過一半。從中醫理論來說,水旺剋虛火,容易有心臟(心屬火)與腎臟(腎屬水)方面的疾病。

這份先天能量圖的分析結果,與黃姓藝人是因心血管疾病而導致主動脈剝離及血管阻塞的死因相符合。

另一案例是現年16歲的美國達人秀亞軍、兒童歌手Angelica Hale,她4歲即患有嚴重的細菌性肺炎,爾後並引發敗血性休克,以及包括腎臟在內的多重器官衰竭,右肺形成永久性瘢痕;6歲時接受了媽媽的腎臟移植,才挽回一條生命。

依中醫理論來看,Hale火過旺,又缺金(見圖2),火剋金的結果導致肺虛(肺屬金);而金生水,肺虛後又引起腎虛(腎屬水),所以她小小年紀就需要腎臟移植。

新聞圖片

禪定可提升人體生命能量

《善惡因果經》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每個人在投胎時,會因上一世的善惡因果業報,而對應到適合他這一世修行學習的時間空間與家庭條件。

悟覺妙天禪師認為,所謂命,是指一個人生來本有的意識,也就是佛家說的第六意識;運則是推動時空運轉的力量,也就是過去累世的潛在意識,或稱為靈性意識。因此禪師直言:「命運與靈性層次的高低有密切關係,靈性可說是命運之母。」

六祖慧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開示:「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心);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知名八字學者何建忠認為,改變命運的最好方法是「修鍊禪定、出家成佛」,他說:「八字能推命,是因人的精神和肉體黏合;如果人能去肉體之執著,則八字所推論的劫災將不生效力。」

由此可知,一個人的命運和內在的意識與潛在意識的清淨程度息息相關,愈純淨、愈光明,命運就愈順利;反之,愈墮落、愈黑暗,則這一生就會很坎坷。

釋迦牟尼佛開示,宇宙有十個法界,由下而上依序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妙天禪師進一步分析指出,「人」正處於十法界中不高不低的第6位,在「人」以上,是不同程度的福報;「人」以下,則是不同程度的災難。因此,一個人的命運與自己的靈性層次有直接關係,當運氣不好時,表示靈性層次在人界以下。

為了比對人在修行以後的命運變化,筆者利用經絡脈輪模型,檢測了兩位修行印心禪法10年以上的修行人,比對他們現在的能量圖與先天能量圖間的差異。

第1位是一名38歲的男性工程師,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但因工作負荷量大,所以身心較顯疲憊。他的先天能量圖如圖3,身光為虛弱的橙光,外圍光圈相當大,能量耗散。其五行比例超過3/4是水(見圖3下方之五行平衡圖),故需特別留意腎臟與血液系統。

新聞圖片

再進一步檢測他目前狀況的能量圖(見圖4),由圖示可知,他的身光比先天(圖3)強很多,外圍光圈變小,已接近標準大小,能量耗損的狀況減輕很多。

再比對五行比例(見圖4下方之五行平衡圖),水的比例已低於二分之一,增加最多的是土的能量;而土能剋水,表示他的身體抵抗水邪的力量增加,體質比先天時要強很多。

新聞圖片

第2位是一名40歲的女性主管,身體健康狀況也十分良好。圖5是她的先天能量圖,身光為虛弱的橙紅光,外圍光圈較大,能量易耗散。

再檢視她的五行比例(見圖5下方之五行平衡圖),顯示她命中缺水,火土過旺,宜特別留意脾胃、腎臟、肺臟與血液系統。

新聞圖片

同樣再進一步檢測她目前的能量圖如圖6,可看出身光比先天能量圖(圖5)強很多,外圍光圈已變成標準大小,顏色也變成從容自在的綠光。

再比對五行比例(見圖5及圖6下方之五行平衡圖),原本缺水及火土過旺的問題已減輕很多,水與金增加較多,代表體質已大幅改變。

從以上二例,可看出兩位修行人現在的體質,已比出生時的先天體質改善很多。這表示禪定修行確實能改變身體陰陽五行的比例。

新聞圖片

好命人就是身心靈平衡的人

中醫經絡連結人體的五臟六腑,在禪定時,可以加快經絡循行的效率,加上十天干又與內在情緒、個性互相耦合,因此正確的禪定方式,除了可以打通身體氣脈,讓臟腑功能正常發揮,也可讓心理情緒正向光明、智慧充滿。

《黃帝內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五行均衡,則身體、心理自然健康快樂。事實上,八字推命的理論精髓,便是建構在這樣的身心靈基礎上的。

因此,所謂的好命人,其實就是身心靈平衡的人,而藉由修行禪定,可以幫助身體氣脈通暢、內在潛意識清淨,更能進一步提升內在靈性的層次,增加智慧與心理素質,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入世圓滿、出世圓覺的好命人。

黃金龍博士 小檔案

新聞圖片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工學博士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現任: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世界自然醫學大學整合醫學系教授

中華兩岸三和文教美容養生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

台灣長生學會理事長

DynaDx cooperation Senior Advisor

杏群診所康活麗苑自然醫學部主任

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淡水禪修會館負責人

修行資歷:

自1996年修行印心禪法迄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