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天下不平/2024英國大選 工黨擊潰保守黨 重返執政(蔡鎤銘)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4.07.09 09:12
圖/獨家報導編輯部製圖

獨家報導 蔡鎤銘/評論

在2024年7月4日舉行的英國大選中,工黨(Labour Party)以壓倒性優勢奪回執政權,終結了保守黨長達14年的統治。這場選舉不僅改變了英國的政治格局,更可能重塑該國未來的政策走向。

工黨的輝煌勝利

2024年7月4日,英國政壇迎來震撼性變革。工黨以壓倒性優勢贏得大選,不僅奪回失去14年之久的執政權,更創造了近30年來最為輝煌的選舉成績。

  1. 席位突破:從邊緣到主導

工黨在本次選舉中一舉拿下410個議席,遠超獲得議會多數所需的326席,幾乎席捲了半數以上的下議院席位。這一成績與1997年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領導的「新工黨」取得的418席相去無幾,標誌著工黨重返其在90年代末期的黃金時代。

  1. 地理突破:全面開花

工黨的勝利並非局限於特定地區。在傳統工業區保持優勢的同時,工黨還在蘇格蘭收復失地,奪回多個曾被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SNP)佔據的選區。更令人驚訝的是,工黨還在倫敦郊區和英格蘭南部的一些中產階級區域取得突破,顯示其號召力已經超越了傳統的階級和地域界限。

  1. 政策吸引力與領袖魅力

工黨此次勝利的關鍵因素包括其務實的政策主張和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的個人魅力。施凱爾領導下的工黨採取了更為中間偏左的立場,其平衡各方利益的政策贏得了廣泛支持。作為前檢察總長,施凱爾給選民留下了能力出眾、為人正直的印象,其冷靜自信和清晰願景成為拉攏選民的一大優勢。

在充滿激情的勝選演說中,新任首相施凱爾宣告:「今天,英國人民選擇了希望而非恐懼,團結而非分裂。我們承諾將帶領國家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這番話不僅是對選民的感謝,更是對未來施政方向的宣示,強調要修復社會裂痕,重振英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

保守黨的歷史性慘敗

保守黨在這次大選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慘敗,僅獲得131個席位,較2019年大選銳減234席,創下該黨自1834年成立以來的最差紀錄。這反映了選民對保守黨長期執政的深刻不滿。

慘敗原因包括:脫歐後經濟表現不佳、通膨居高不下、生活成本危機加劇等被歸咎於政府政策失誤。連續幾任首相的醜聞和頻繁更迭也嚴重損害了該黨公信力。此外,保守黨在關鍵議題上立場搖擺不定,內部分歧公開化,使選民感到困惑。

這次慘敗不僅意味著失去執政權,更可能引發該黨內部深刻反思和重組。保守黨面臨重建公眾信任、調整政策立場、培養新一代領導人等挑戰,必須從失敗中尋找重生之路。

其他政黨的表現

在工黨大勝、保守黨慘敗的背景下,其他政黨也展現出不同程度的成長和挫折。

自由民主黨表現出色,獲得61個席位,較上屆增加50席。他們成功定位為溫和、親歐的選擇,吸引了大量中間選民。

新興的右翼政黨英國改革黨首次進入議會,獲得13個席位,反映了部分選民對更強硬脫歐立場和嚴格移民政策的支持。

蘇格蘭民族黨(SNP)遭遇重大挫折,僅獲10席,較上屆大幅縮水。這可能與選民對獨立公投議題的疲勞有關,也反映了工黨在蘇格蘭的復甦。

綠黨和威爾斯民族黨等小黨保持了一定席位。選舉結果顯示英國政治格局正在變化,選民政治取向更加多元化,可能預示著多黨制的進一步發展。

選舉制度的影響

英國採用的單一選區簡單多數制在此次選舉中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一制度的特點是:在每個選區中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當選,而其他候選人的票數則不計入最終的議席分配。保守黨選票的分散,特別是部分選票流向了英國改革黨,在這一制度下極大地有利於工黨。

這種情況導致工黨獲得的議席比例可能遠高於其實際得票率。相反,一些小黨如綠黨,儘管在全國範圍內可能獲得相當可觀的選票總數,但由於選票分散在各個選區,最終可能只能贏得極少數的議席。這種現象引發了人們對現行選舉制度是否能真實反映民意的質疑。

因此,這次選舉結果再次引發了對選舉制度改革的呼聲。支持改革者認為,比例代表制或混合制可能會更好地反映選民意願,給予小黨更公平的機會。然而,反對者則認為現行制度有利於形成穩定的多數政府,避免頻繁的聯合執政。

地區差異與選民參與

本次選舉結果呈現出顯著的地區差異,反映了英國政治版圖的重大轉變。工黨不僅在蘇格蘭取得突破,奪回多個原屬SNP的選區,還在英格蘭北部和中部的傳統保守黨地盤中攻城略地。這種地理分布的變化揭示了深層次的社會經濟變遷和選民價值觀的轉變。

在蘇格蘭,工黨的復興可能源於選民對獨立議題的疲勞,以及對SNP在管理地方事務上表現的不滿。在英格蘭北部和中部,工黨重新贏得了這些曾經的工人階級票倉,反映出選民對保守黨政府在實現脫歐後振興當地經濟方面表現的失望。

高達67%的投票率不僅反映了選民對這次選舉的高度關注,也顯示出公眾對政治參與的熱情正在復甦。這種高參與度的政治氛圍,一方面彰顯了英國民主制度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向新政府傳達了一個明確信號:選民對政治變革抱有很高期待。

未來展望

工黨的勝利不僅意味著政黨輪替,更可能帶來政策方向的重大調整。儘管施凱爾承諾將採取溫和務實的路線,但在諸多領域的政策取向預計將與保守黨政府有顯著不同。

在與歐盟關係方面,工黨可能會尋求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繫,重新談判某些脫歐協議條款。在經濟政策上,工黨可能會推行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公共投資,同時調整稅收政策。在社會福利方面,工黨可能會加大對國民醫療服務體系的投入,改革教育體系,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然而,面對脫歐後的經濟困境和國際形勢的複雜變化,工黨政府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提振英國經濟,如何平衡與歐盟、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以及如何處理蘇格蘭獨立問題、應對氣候變化等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都將考驗新政府的執政能力。

結語

2024年英國大選的結果無疑是對該國政治版圖的一次重大重塑。工黨時隔14年重新執政,不僅標誌著選民對變革的渴望,也為英國在後脫歐時代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將拭目以待工黨政府如何兌現其承諾,引領英國走向新的未來。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淡江大學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國際事務召集人、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任委員)


更多《獨家報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