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雷橫的面孔和翅膀/夏俊山

台灣好報/ 2024.07.07 11:07

夏俊山

在古代漢語中,“退”有有消失、下降、離開等含義。在梁山好漢當中,天退星雷橫、天滿星朱仝,二人一起出場,都是鄆城縣的都頭。上了梁山後都是宋江的同僚。雷橫在梁山的座次是25位,比朱仝差了13位,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有人說,朱仝是馬兵都頭,雷橫是步兵都頭,作戰時衝鋒陷陣主要靠馬軍,步兵都頭排名應該退後。此外,外貌也占分。雷橫的顏值不如朱仝, “天退星”不是隨便叫的,排名自然退後。筆者覺得雷橫排名遠遠不如朱仝另有原因,看看雷橫的兩副嘴臉一雙翅膀就明白了。

◆第一張面孔:枉法貪財
雷橫第一次出場是在《水滸傳》的第十三回。原文是這樣介紹他的出身:“原是本縣打鐵匠人出身,後來開張碓房,殺牛放賭,雖然仗義,只有些心地匾窄,也學得一身好武藝”,也就是雷橫的出身不咋地,他“開張碓房”成了企業家,又“殺牛放賭”做了地下錢莊老闆。至於為什麼能進入體制內,成為公務員,是不是有了錢財,打通了關節,只能猜測,書中沒寫。不過,雷橫當上步兵都頭後,其所作所為,可謂既雷人又橫蠻,令人不齒。

雷橫捉拿劉唐,原因很雷人。那天,知縣派朱仝、雷橫在縣裡巡查,雷橫帶了20個士兵去了晁蓋所在的東溪村。當雷橫來到靈官殿時,“只見供桌上赤條條地睡著一個大漢。天道又熱,那漢子把些破衣裳團做一塊作枕頭,枕在項下,齁齁的沉睡著了在供桌上。雷橫看了道:“好怪,好怪!知縣相公忒神明,原來這東溪村真個有賊。”大喝一聲,那漢卻待要掙挫,被二十個土兵一齊向前,把那漢子一條索子綁了,押出廟門,投一個保正莊上來。”(第十三回)

被雷橫抓捕的大漢正是前來邀晁蓋打劫生辰綱的劉唐。不過,此時的劉唐還不是賊,他只是酒喝多了,睡在供桌上,雷橫為什麼毫不猶豫,把他當賊抓了?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劉唐在供桌上睡覺犯了法律的哪一條?雷橫抓人有什麼法律依據?別以為這是雷橫腦子不靈光,執法水準低下,雷橫這是“王八吞下螢火蟲,心裡亮”。管理官員,古代也有業績考核,抓捕劉唐雖然是“枉法”,但是能“生財”。什麼人才睡在供桌上?顯然是沒有自己的住房。至於是不是房價高買不起房,還是因為求職失敗淪落至此,這不是雷橫考慮的事。雷橫只要認定此人是社會底層人員,小泥鰍翻不起大浪,就可以抓捕他充業績,年終考核就能多拿獎金!

更雷人的是,雷橫抓了劉唐後,並沒有直接回鄆城縣衙。他對手下說“我們且押這廝去晁保正莊上,討些點心吃了,卻解去縣裡取問。”為什麼要先去晁蓋莊上?晁蓋是當地的富人。“兩利相較取其重”。晁蓋是當地的保正,抓到的“歹人”是在晁蓋的地盤上,晁蓋有一定的責任,憑這一點,應該比“公事公辦”撈到更多好處,更多錢財。

雷橫的算盤沒打錯。“此時晁蓋未起,聽得報是雷都頭到來,慌忙叫開門。莊客開得莊門,眾土兵先把那漢子吊在門房裡。雷橫自引了十數個為頭的人,到草堂上坐下。晁蓋起來接待”(第十四回)交談中,晁蓋曉得雷橫捉了個大漢吊在門房裡,就私下去看。看到劉唐,聽了陳述,晁蓋假認劉唐為外甥,給了雷橫十兩銀子,劉唐隨即被釋放。曾有有人考證說,那時的十兩銀子,差不多是底層打工者一年的收入。雷橫是執法的,眼裡有的只是銀子,弄到十兩銀子,一準比押送劉唐到縣衙合算!

沒想到的是,“劉唐拈著樸刀趕來。雷橫慌忙去土兵手裡,奪條樸刀拿著,喝道:‘你那廝趕將來做甚麼?‘劉唐道:‘你曉事的,留下那十兩銀子還了我,我便饒了你。’雷橫道:‘是你阿舅送我的,幹你甚事!我若不看你阿舅面上,直結果了你這廝性命。剗地問我取銀子!’ ”(第十四回)。雷橫寧可冒著生命危險,跟劉唐惡鬥五十餘合,就是不還十兩銀子,要不是吳用出來解圍,喪命的是誰,還真不好說。雷橫有多貪財,於此可見一斑。

貪財與枉法緊密相連。得人錢財,替人消災,也可先替人消災,後得人錢財。雷橫就這樣做了。官府派朱仝雷橫去抓晁蓋,晁蓋從後門逃走了,守前門的雷橫心內尋思:“朱仝和晁蓋最好,多敢是放了他去,我沒來由做什麼惡人。我也有心亦要放他,今過去了,只是不見了人情,晁蓋那人也不是好惹的。”在雷橫心中,人情遠高於王法,抓捕宋江也是如此。“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雷橫執法枉法賣人情,不愁日後無回報。這就是雷橫的第一張面孔。

◆第二張面孔:俠義孝順
雷橫打死白秀英,起因是雷橫去聽“色藝雙絕”的白秀英賣唱。唱完之後,白秀英端著盤子讓聽眾打賞,雷橫是官差打扮,顯得有錢,又坐在最佳觀賞位置,白秀英便先走到雷橫的面前討賞。雷橫沒帶錢完全可以向熟人(介紹他去聽戲的李小二就是一個)借錢,大概他在鄆城縣白吃白喝慣了,沒有帶錢的意識,加上貪財吝嗇,根本就不想給錢,白玉喬不明他的身份噴他時,他大怒,照白玉喬臉上就是一拳。矛盾激化,導致了後來的一連串事件。露出了他的第二副面孔:俠義孝順。

明代曹學佺詩曰“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屠夫以屠宰牲畜為業,粗獷、冷血。雖然文化低,地位賤,但是,往往重情仗義,敢拔劍而起,挺身而鬥,遇到危險,受到侮辱,不是退縮,就是打落牙齒往肚裡吞,沒有血性,絕不是俠義之人。雷橫跟母大蟲顧大嫂一樣,原本都是殺牛開賭場的,他也屬俠義之人,且血性十足。

雷橫的俠義主要體現在放跑托塔天王晁蓋,又放跑了黑三郎宋江。抓捕晁蓋時,雷橫有意要放晁蓋一馬,帶著幾十人人,舉著火把,一路咋咋呼呼,等於給晁蓋報信,朱仝讓他去前門,他又 大呼小叫,在那裡猶如演戲,好驚跑晁蓋,再進去抓人。後來,同在衙門掙錢的的宋江又東窗事發,殺了閻婆惜,雷橫跟知縣、朱仝一樣,都有心庇護宋江,知縣差朱仝和雷橫到宋江莊上拿人,雷橫先進莊,又是大呼小叫、裝模作樣,實則故意放宋江一馬。朋友有難,寧可枉法,吃官司,坐大牢,也要出手相救。這就是江湖義氣,這就是雷橫的俠義精神。

雷橫的俠義還體現在他有血性。有血性的人,惹毛了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雷橫就是如此。他怒打白玉喬,就是因為白玉喬罵他:“你這三家村使牛的!”有認得雷橫的喝道:“使不得!這個是本縣雷都頭。”白玉喬又罵:“只怕是驢筋頭。”雷橫脾氣上來了,打得白玉喬唇綻齒落。第二日,雷橫就被絣扒在街上,老媽來送飯,吵罵中,她指著白秀英:“‘你這千人騎、萬人壓、亂人入的賤母狗!做甚麼倒罵我!’白秀英聽得,柳眉倒豎,星眼圓睜,大罵道:‘老咬蟲,吃貧婆!賤人怎敢罵我!’婆婆道:‘我罵你待怎的!你須不是鄆城縣知縣。’白秀英大怒,搶向前只一掌,把那婆婆打個踉蹌。那婆婆卻待掙扎,白秀英再趕入去,老大耳光子只顧打。這雷橫是個大孝的人,見了母親吃打,一時怒從心發,扯起枷來,望著白秀英腦蓋上打將下來。那一枷梢打個正著,劈開了腦蓋,撲地倒了。眾人看時,那白秀英打得腦漿迸流,眼珠突出,動撣不得”(五十一回)看看,雷橫這一枷有多狠!我就要打,管你是白玉喬、白秀英,天王老子我也不怕!這是雷橫的血性,也是雷橫大孝的表現:自己被枷可以忍,你打我的老媽,我跟你拼了!

雷橫的孝順還體現在朱仝為救他,私自將其放走他快快逃命,他沒有丟下老媽,只顧自己一溜煙遠走高飛,而是偷偷返回家中,帶著老媽,連夜逃上了梁山。冒再大的風險,也要帶上老媽,不能讓老媽獨自在家,以淚洗面。這就是俠義孝順的雷橫。

◆一雙翅膀:有藝在身
叢林藏兇險,江湖多風波,行走江湖,萬萬不可忘了“鳥欲高飛先振翅,人要立身需才藝”。沒有才幹,沒有武藝,只會躺平,或耍賴,被楊志當場殺死的沒毛大蟲牛二就是榜樣。

《水滸傳》中,大蟲就是老虎,雷橫也是一條大蟲,不過他是有毛的大蟲,毛還挺多,綽號“插翅虎”。雷橫一出場,書中就交代“那步兵都頭姓雷名橫,身長七尺五寸,紫棠色面皮,有一部扇圈鬍鬚,為他膂力過人,跳二三丈闊澗,滿縣人都稱他做插翅虎。原是本縣打鐵匠人出身,後來開張碓房,殺牛放賭,雖然仗義,只有些心地匾窄,也學得一身好武藝。”

梁山好漢中有個陳達,綽號“跳澗虎”,跳的可能是一般的澗,雷橫能跳闊澗,比陳達跳得遠,如同插了雙翅,“插翅虎”的綽號也許源於此,不過,雷橫真正的雙翅應該是:他有藝在身,換句話說,也就是他有一身好武藝。這也是他後來名列天罡星第二十五位,座次不算太難看的資本。

雷橫因為武藝不錯,才聞名全縣,“破繭成蝶”,由普通的生意人進入體制內,當上了鄆城縣步兵都頭,可以不時撈幾筆灰色收入。同樣因為武藝不錯,劉唐想追回十兩銀子時,他才有膽量果斷拒絕,不畏打鬥。還是因為武藝不錯,上樑山後,他才能多次出戰,常有斬獲。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宋江率軍在高唐州與高廉作戰,公孫勝破了高廉的妖法,“只見高廉從雲中倒撞下來。側首搶過插翅虎雷橫,一樸刀把高廉揮做兩段。可憐半世英雄漢,化作南柯夢裡人。” 都說,進入風口,豬都能飛,過了風口,能飛還是鳥。高廉從雲中倒撞下來,已經失去招架之功,誰揮刀都能斬了他,但是,雷橫行動敏捷,把握機會,斬了高廉這裡有“風口”的因素,也不可抹殺他眼明手快,武藝很好。

兩贏童貫時,雷橫在九宮八卦陣中鎮守中央陣,後在馬上大戰童貫麾下號稱禦前飛虎大將的畢勝,打了二十餘合不分勝敗,連飛龍大將酆美也看得發急。這足以說明雷橫的武藝跟畢勝不相上下。不幸的是,強中更有強中手,征方臘時,雷橫遇上了方臘麾下的“江南四帥”之一司行方。司行方官拜護國大將軍,使一把大刀,武藝不遜於梁山五虎將,雷橫單挑司行方,苦戰三十回合後,被司行方所殺,“插翅虎”終成“折翅虎”。

雷橫曾經跟赤發鬼劉唐硬戰50回合,不分勝負,武藝不低。他跟朱仝是老搭檔,武藝比朱仝差不了太多。梁山排座次,他比朱仝差了13位。主要原因不在武藝,而在人品和人際關係。雷橫貪財,朱仝仗義疏財。雷橫雖然有心放跑晁蓋、宋江,但直接義釋他倆的是朱仝。這就難怪他雷橫的座次要比朱仝低得多。

雷橫死後,追封忠武郎。縱觀其一生,他的面孔和翅膀讓筆者想到:人生在世,要有一雙翅膀才能飛越苦難,頑強地活下去,欣賞世間百態。而人的面孔是複雜的,看清了各種面孔,才能讀懂世態人生。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