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比特幣 環狀線 山下智久

想存錢所以不花錢 反而會更窮! 經營學博士教你一生不愁吃穿的花錢大法

理財周刊/ 2024.07.05 01:55

提高收入就能提升幸福?

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的幸福和絕對的不幸福

我認為有錢不一定等於幸福。而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每個人對幸福的標準不盡相同」。

有些人沒有錢仍然很幸福,也有人有錢卻仍然不幸福。有人雖然賺了很多錢,仍總是心情不好;也有人收入不高,卻總是笑口常開。這兩種人的差別,就在於「感受性」。就算收入和存款再多,若缺乏感到幸福的能力,仍無法消除不平、不滿及不安。說到底,這世上既沒有代表幸福的現象,也沒有代表不幸福的現象。唯有在我們真正面對事情時,才會開始出現幸福或不幸福、開心或悲傷的感受。

眼前發生的現象明明不具任何意義,但我們卻會自行評斷、評論,並因此感到開心或難過。

例如有些人會因為蛀牙而感到難過,但「蛀牙」這件事和「難過」的感情並不能劃上等號。即便蛀牙了,也能解釋為「我蛀牙了。但幸好能在惡化之前治好。只要接受治療,就能繼續享受美食,太好了!」所以這世上沒有代表幸福的現象,也沒有代表不幸的現象。只有感受到幸福與不幸的人。

只要自己覺得幸福,即便沒錢,也可以很幸福。

只要自己覺得不幸,即便有錢,也不會感到幸福。

幸福和不幸並非由我們擁有多少金錢來定義,而是由我們的心,也就是感受性來決定。

適當借好債,能創造更好的自己

借好債的理由1: 借貸後能產生「決心」

有些人擔心借貸後還不出來,導致公司倒閉或個人破產。但還錢雖然辛苦,只要能克服那種苦,勢必會讓人成長。只要相信自己的可能性,就會更認真對待工作。我自己就是因為背負債務,而下定決心。

「一定要償還這筆債務」

「一定要利用這筆債務讓自己有所成長」

「我一定要利用這筆債務,奉獻患者」……

開牙科醫院需要設備費用、材料費、人事費、租金、電費、機器維修費等,甚至可能需要上億日圓的資金。由於難以靠自己賺到所有資金,幾乎所有牙科醫院都必須借貸(向銀行融資),我也不例外。31歲時,我在北海道帶廣開了「井上牙科醫院」。為了開這間牙科醫院,我向銀行融資的金額是「二億日圓」。當時背著二億日圓債務的我壓力非常大。只要借貸,就會產生償還義務。在還完所有債務前,不能停止還款。當時我認為經營者加入壽險的原因,是「當無法償還金錢時,必須用自己的生命償還」。並下定決心「只有死或償還債務兩個選項」。

但當時有一個人告訴我,不需要害怕借貸。那個人就是曾經營公司的我爸。我曾在爸爸的面前提到「有債務真煎熬」。當時我爸告訴我三件事。

①不借貸,事業就無法成長

「沒有借貸的事業不叫做事業。若不借貸,就無法拓展事業;無論投資設備還是雇用員工都需要錢。一間公司之所以會倒閉,並不是因為借了錢,而是因為資金周轉不靈。只要周轉不靈,即便公司賺錢還是會倒。經營事業,最重要的並非沒有債務。而是即使有債務,仍要讓公司持續成長。若接受融資能讓資金周轉順利,就能穩定公司經營狀況。」

②不需提早還錢

「只要在期限內還款即可。不用急於還款,也不用在短時間內還完。」

③不用犧牲自己的人生

「不應縮衣節食,將省下的錢用來還款。有想做的事就去做,有該做的事就去做。特別是不應節省用來提升自我的支出。要是把還款放在第一位,犧牲自己的人生,等同敗給了金錢。但其實我們必須要做的是戰勝金錢。最重要的是將錢用在滋養自己和公司上,而非優先償還債務。」

獲得爸爸支持後,我開始不再把借來的錢存著不用,而是積極用在自我投資上。當週五看診結束後,我會從帶廣前往東京。週六和週日在東京參加讀書會,然後再搭週日的末班機回到札幌。抵達後,從新千歲機場坐夜間電車,週一一大早再回到帶廣。這樣的生活大概持續了六、七年。而我會籌出赴美費用,在紐約大學求學兩年,也是為了讓自我成長。若我將償還債務放在第一順位,應該把週六、週日用來看診、賺錢,最好也別去美國。

借好債的理由2: 借貸後能換取「時間」

借貸的本質,其實在於「爭取時間」及「爭取將來所需的資金」。

【爭取時間】

假設留學需要花500萬日圓。若要存到500萬日圓才去留學,勢必得花許多時間,只能先推遲留學。但只要學會活用留學貸款,就能夠在最需要學習的時期去留學。在20歲留學,和在40歲留學,將對往後人生中出現的選擇和收入,造成非常大的差異。若過度執著於「儲蓄」,將損失許多時間。因為必須在存到錢之後,才能開始做你想做的事。

有些歐美精英商務人士,會選擇趁年輕時借貸留學攻讀MBA。這是因為他們深知只要得到MBA學位,就能躋身年薪千萬日圓的行列。因此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在20幾歲的時候借貸取得學位更有利。若等存夠錢才開始行動,將可能錯失良機。因此學會在關鍵時刻,借必要的款項至關重要。若想創造像MBA一樣「早期取得便能長久帶來正面影響的資產」,借貸就有其益處。

【爭取將來所需的資金】

至於錢應該去哪裡借呢?答案是金融機構。而用來還金融機構的錢,則是出自於工作所獲得的利潤。雖說借貸的對象是「金融機構」,但實質上其實是透過金融機構,向「未來的自己借貸」。

借好債的理由3: 借貸後能提升在社會上的信用

累積在期限內還款的實績,產生「信用」

金融機構會觀察融資者的借款、還款實績。當接受金融機構融資,並在期限內還款,就會產生「信用」。向金融機構借一億日圓時,銀行會評斷該公司為「借了一億日圓的公司」。若之後確實歸還一億日圓,評價就會轉為「有能力償還一億日圓的公司」。只要確實遵守期限償還,就更容易獲得下次的融資。

「接受A銀行一億日圓的融資」並不代表「公司不借這一億日圓就會出狀況」,而是代表「這間公司能向銀行借到一億日圓,十分值得信賴」、「這間公司的經營穩定,所以能從銀行借到一億日圓」。

所以應該累積「向銀行借貸,並確實償還」的紀錄,與金融機構建立信賴關係。如此一來,即使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這種時刻,也較容易籌措到所需的資金。而經營者也會在借貸和還錢的循環下,擴大商業基礎。我認為除了公司之外,個人也能套用這個原則。

用PDCA循環改善用錢的方式

PDCA循環是一種利用反覆執行Plan(計畫)、Do(執行)、Check(評價)、Action(改善),持續改善業務流程的方法。

PDCA循環雖然是衍生自生產、品質管理模式的一種循環,但其實也可以運用在「金錢的使用方法」上。運用這套方法,將能省去浪費,將金錢集中投注在「對自己有價值的事物上」。

Plan(計畫)

用扣除稅金和就業保險後的實領薪水設定預算,確認自己「要將多少錢用在什麼事上」。假設我們將預算分配為以下三份。

.消費:生活費(餐費、房租、水電費、電話費等。分為固定和變動費用。)

.儲蓄:為因應將來可能遇到的風險所準備的金錢。

.投資:用來自我成長和貢獻社會的金錢。

我們應該做的並非「當生活費有剩,再用來儲蓄和投資」。而是應該從一開始就劃分預算給儲蓄和投資。

DO(執行)

根據預算用錢。

Check(評價)

確認是否有依照自己所訂定的支出比例用錢。當支出超過計畫時,確認「為何無法照計畫執行」、「在什麼方面花了太多錢」。

首先,應審視消費狀況。應該先從固定費用(電話費、水電費、定期支付費用等)開始調整消費狀況。由於每個月支出的固定費用差不多,因此先審視過一遍,較方便管理支出。由於投資費用用於自我成長,不可或缺,因此過度降低金額並非上策。

若因為加入了運動俱樂部,但都沒去,報名了講座,但沒去參加,買了書,但都沒看等原因,導致花費的CP值降低,那並不表示計畫有誤,問題出在「實行的過程」。

Action(改善)

若希望付出的金錢得到相對成果,應該思考「該怎麼做才能持續下去」。會出現三分鐘熱度的問題,表示「目的不夠清晰」。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