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金門大腸癌篩檢異常應進行大腸鏡檢查

台灣好報/ 2024.07.04 15:53
▲大腸癌篩檢應進行大腸鏡檢查。

【記者 賴品心/金門 報導】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發生率資料顯示,大腸癌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

112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大腸癌死亡人數將近7,000人,標準化死亡率每十萬人口14.2人,為全國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3位,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50~74歲民眾建議每2年接受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篩檢前不需要限制飲食,相當簡單方便,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大腸癌篩檢結果異常者,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只要篩檢結果異常,務必到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進行大腸鏡檢查做確診,若發現息肉可即時切除,避免演變為大腸癌。

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建議有瘜肉、大腸癌家族史或飲食、作息較不健康、排便習慣不正常的民眾,應提早關注自己的腸道健康,若身體出現以下症狀超過2周以上,應儘速就醫請醫師檢查:
◎大便中有血
◎大便中有黏液
◎排便習慣改變 (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大便變細小
◎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體重減輕
◎不明原因貧血

金門縣衛生局表示,有民眾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異常,認為是吃的東西影響篩檢結果或是痔瘡所造成,因此沒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其實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利用免疫法檢測,不會因進食含有其他動物血液成分的食物(如鴨血、豬肝等)而驗出陽性反應,是目前檢驗大腸癌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且大腸癌的症狀與痔瘡類似,糞便會因為摩擦腫瘤或息肉導致間歇性出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只要篩檢結果為異常,就應進行大腸鏡檢查。

國健署實證資料顯示,篩檢異常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罹癌風險增加30%,超過一年才做,罹患晚期大腸癌風險增加2.8倍,國民健康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這是一種非侵入性、快速、無痛、安全的篩檢方式,衛生局提醒您篩檢異常應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腸」保健康的重要關鍵。(圖/記者賴品心翻攝)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