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夏天應該戒冰品、少吹冷氣? 專家詳解「夏季4大迷思」:多流汗不等於瘦身

潮健康/ 2024.07.03 12:00


潮健康/林昱彣 綜合報導

時序進入7月盛夏,動輒30度以上的高溫往往讓民眾大喊吃不消,做好防曬、避免中暑顯得更為重要。專家指出,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高溫下須避免「熱中暑」,但在進展至熱中暑之前的「熱傷害」症狀變化,也應格外重視。另外,民眾也需釐清常見的夏季健康迷思,以免消暑不成反而徒增燥熱感受。

連日30度高溫讓人吃不消!  重症醫揭熱傷害常見徵兆

連日30度高溫讓人吃不消!  重症醫揭熱傷害常見徵兆

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說明,常見的熱傷害症狀有以下四者:「熱水腫」指身體為避免過熱使血管擴張、將多餘熱量排至體外,從而使血液積聚在腳踝部位,形成腳踝的局部水腫。

「熱紅疹」則指在酷熱環境下人體大量出汗,引起汗腺阻塞從而導致皮疹,常見症狀為皮膚出現細小的紅點並帶有刺痛感;「熱痙攣」通常發生於身體大量流汗、卻未及時補充水分或電解質,而導致肌肉出現痙攣、抽筋的狀況。「熱暈眩」則因過度出汗與低血壓而失去大量體液時,引發暈眩、神智不清的狀況。

黃軒醫師強調,以上症狀因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並非所有症狀都會同時出現。不過,當4種徵兆發生卻未有任何積極作為,身體可能會深陷嚴重的「熱衰竭」風險之中:此時身體核心溫度會升高至超過37度,出汗會越來越多、口渴的感覺會更加強烈,頭暈或疲勞感受也會增加。

國健署亦提醒民眾,如發現自己或家人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長期吹冷氣恐頭痛、傷害皮膚? 醫:當心吹出8種毛病

長期吹冷氣恐頭痛、傷害皮膚? 醫:當心吹出8種毛病

夏季除了避免長時間室外活動與太陽曝曬外,進入室內場所時產生的巨大溫差,也需特別留意。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許晉嘉中醫師表示,大多數民眾習慣躲在室內避暑吹冷氣,可能會造成「冷氣病」的症狀出現,包含頭痛、流鼻水、氣喘、便秘、皮膚癢、眼睛乾澀不適,甚至是肩頸僵硬、下肢無力等。

為何只是吹個冷氣卻會「吹出」這麼多毛病?許晉嘉中醫師認為,主要是緊閉門窗下的空氣循環較差,加上冷氣沒有定期清理,易導致各種有害物質的濃度累積或是加重黴菌等過敏原的影響;且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身體中的水分會逐漸流失。由於感受不明顯,民眾容易忽略補充水分的重要性,導致身體各處乾癢難耐、眼球也會因為缺乏水分導致乾澀不適。

許晉嘉中醫師表示,「冷氣病」為人體對冷熱溫差調節不及造成的病理。例如在烈日下運動後,在體溫較高的狀態下進入便利商店吹冷氣,就可能產生「外寒合併內熱」的病理狀態;此時若買了一瓶冷飲一飲而盡,再加上冷氣的加持,便容易產生「寒濕包火」合併外寒的病證。

夏天多流汗能幫助減肥嗎? 中醫師破解4大健康迷思

夏天多流汗能幫助減肥嗎? 中醫師破解4大健康迷思

對此,京都堂中醫邱冠忠中醫師亦補充,不只吹冷氣對身體可能造成潛在的危害,若抱持以下4點錯誤迷思,恐怕會導致民眾在夏季期間身體不適,甚至讓體重數字「突破天際」、引起肥胖

1. 汗流的夠多就不用運動。夏天時流汗較多是因為身體需藉由汗水冷卻、防止體溫過高。流汗並不意味著「燃燒脂肪」,而是只能排除水分、電解質和代謝廢物;流汗後的體重暫時下降,補充了水分體重就會恢復。所以流汗不等於運動、也不等於燃燒卡路里;流汗流得多也不意味著比較健康。

2. 天氣熱胃口差容易瘦身。天氣熱會讓人會感到胃口差,最常見原因有二:酷暑讓人情緒低落,對於熱食產生排斥感;以及天氣熱活動量相對減少,同時降低食慾。不過,胃口差不代表攝取熱量變少,不少人在夏天吃不下正餐,卻用冰品、甜點、手搖杯等高熱量點心取代主食,反而容易囤積更多脂肪。

3. 喝冰水可刺激新陳代謝。在中醫的觀點裡,該行為恰恰可能導致體重增加。腸胃黏膜受冰水刺激後會造成血管收縮、循環不佳而水腫,在中醫上稱為「脾濕」的表現,容易伴隨腹瀉、消化不良等等不適症狀。長久下來更會因脾腎陽虛而導致氣喘、眼口鼻過敏加重,以及脂肪代謝變差而導致體重上升。

4. 天氣熱多吃沙拉容易瘦。夏季吃太多冰品冷飲、生菜、生魚片等生冷食物,反而可能使腸胃消化功能停滯、濕氣蓄留體內並阻滯脾臟的運化。常見症狀如腰痠背痛、倦怠感持續、關節肌肉疼痛、糞便不成形和黏稠度過高。濕氣蓄留體內也會降低新陳代謝,造成脂肪消耗速度緩慢,反而讓減肥變得困難。

夏天吃剉冰只會「越吃越熱」! 營養師曝配料「這樣選」最能解熱

夏天吃剉冰只會「越吃越熱」! 營養師曝配料「這樣選」最能解熱

由此可知,攝取過多的生冷食物如冰品、手搖飲料,只能獲得一時的降溫感受,並不能真正幫助身體散熱。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營養室主任蘇嘉華營養師表示,以常見的冰淇淋與剉冰為例,若搭配糖漿、煉乳、水果等佐料,此時除了冰品本身的寒性外,大量糖分更容易導致體內濕氣堆積。由此可知,吃冰只會讓身體燥熱、情緒煩躁,無疑是飲鳩止渴、提油救火。

蘇嘉華營養師指出,要降低身體的燥熱感,應以攝取「涼感」食物或配料為主,如綠豆、紅豆、仙草、愛玉,或黑豆水、無糖青草茶、甜菊薄荷茶、菊花茶或枸杞蕎麥茶等飲品;適量的水梨、蓮霧、西瓜、楊桃、香瓜及奇異果等水果也可補充因酷熱所消耗的體力,並幫助恢復疲勞。

不過,體質偏寒、懷孕婦女及需要控制血糖者,上述食物應避免過量攝取。建議民眾有疑似中暑的症狀,應適當補充溫開水外,須盡速就醫,根據症狀與體質調理改善,避免症狀加劇。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延伸閱讀:
夏天還沒到就有中暑危險? 營養師親揭「最解渴3飲品」:降體溫超有感
夏天不開冷氣睡覺? 小心「熱到中風」! 研究證實:「3大族群」受影響幅度最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