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屏東縣動物之家揭牌 舊軍營變身毛小孩樂園 全國首座綜合動物生命教育園區 賴總統率先認養截肢流浪犬

報新聞/黃 婉柔 2024.07.01 23:30

▲賴清德總統與周春米縣長出席屏東縣動物之家揭牌典禮(記者/黃婉柔拍攝)
▲賴清德總統出席屏東縣動物之家揭牌典禮_(記者/黃婉柔拍攝)

(記者黃婉柔/屏東報導)

屏東縣動物之家6月30日由總統賴清德、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農業部長陳駿季、屏東縣長周春米等人共同揭牌啟用,這是全國首座結合犬貓收容、寵物醫療、美容、行為訓練及野生動物救傷功能的生命教育園區,賴總統並當場率先認養一隻因捕獸夾截肢的流浪犬「斑斑」,希望台灣成為友善動物的國家。

▲賴清德總統與周春米縣長參訪動物之家(記者/黃婉柔拍攝)

屏東縣動物之家位於麟洛鄉,佔地3.747公頃,斥資2.3億元興建,園區曾為軍事設施,設計概念上念上保留部分國軍設施融入軍事風格,收容動物的空間設計成具有陽光軍營風格,例如「貓將軍屋」和「犬兵舍」等,讓流浪動物在獲得充分照顧後,變成可愛的萌寵軍團,以良好的狀態被民眾認養,找到新家。

▲總統賴清德與縣長周春米出席與動物之家狗狗互動(記者/黃婉柔拍攝)

30日屏東縣動物之家啟用典禮,喜愛毛小孩的賴清德總統是眾所周知的「狗派」,這座園區是在總統府秘書長、前縣長潘孟安任內催生興建,他也特地出席見證,加上農業部長陳駿季,屏東縣籍立委也都到場,展現從中央至地方對流浪動物及生命教育的重視。

▲賴清德總統與周春米縣長參與動物之家揭牌儀式(記者/黃婉柔拍攝)

屏東縣長周春米感謝中央支持,屏東縣動物之家的理念恰巧與賴清德總統競選時提出的動物政策不謀而合,包括犬貓收容、寵物醫療美容、全國第一個野生動物收容所,提高動物福址與推動寵物產業,賴總統希望台灣是友善動物的國家,屏東也會努力成為友善動物的縣市。

▲賴清德總統與周春米縣長參訪動物之家_(記者/黃婉柔翻攝)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全國有32處公立動物收容所,現有28處正在改建或新建中,屏東縣動物之家是佔地最廣的一座,兼具收容及野生動物救傷的暫時停放區,且動物之家營運公私協力,有愛狗協會、野生動物保育單位、大專院校加入營運更好。

賴清德總統說,當年潘孟安縣長在規劃動物之家時,他任行政院長,坦言並不看好,因為做這個並不容易,要社團協助、還要地方民眾、村里長及鄉鎮長都要支持,溝通過程非常困難,沒想到還是做到了,今天動物之家開幕,特別感謝潘孟安縣長與周春米縣長持續努力推動。

賴總統肯定動物之家園區寬廣,收容及醫療美容功能齊全,既保護毛小孩也保護野生動物,進一步確保動物的福址,「屏東可以說是走在各縣市前面」。他引用印度聖雄甘地的話,一個國家的文明指標,其中一項就是人民對待動物的態度,讓台灣成為動物友善國家,國際會更重視台灣。

賴總統認為動物之家接下來要積極推動認養,幫流浪犬貓找到新家,讓園區發揮功能,他分享過去任台南市長時推動認養的經驗,鼓勵全國民眾愛護動物,愛它不要棄養它。而依據農業部的資料,全國犬貓總數已達270萬多隻,比14歲以下人口還多,希望各縣市政府像屏東縣政府一樣,建置良好犬貓場域,每一個縣市都是友善動物城市,這個國家自然就是友善動物的國家。

屏東縣動物之家規劃收容量為犬500隻、貓80隻及野生動物270隻,總收容數量850隻。負責管理的愛狗人協會與賴總統分享目前收容情況,有不少犬隻因年齡大被棄養,或是誤中捕獸夾遭截肢,但性情都非常溫馴,希望民眾也能看到它們的好認養回家,賴總統馬上就認養一隻流浪犬「斑斑」,3歲大的「斑斑」左前肢就是因捕獸夾截肢,被收容一年多,意外成為總統府官邸的新家人,讓愛狗人協會驚喜萬分,希望藉由賴總統的拋磚引玉,讓更多人加入認養行列。

屏東縣動物之家收容空間參考國內外收容所及採納動保團體與志工等單位意見,針對噪音防制、臭味防治及排水系統等特殊需求均有妥善設計規劃,維持通風舒適環境。在寵物醫療、美容方面亦增加熱水等相關設備,賴清德總統等人走訪園區,還穿上圍裙為毛小孩梳毛,實際感受園區的貼心設施。

值得一提的是,屏東縣動物之家用地原為日據時代戰俘營,歷經軍方接管為隘寮營區及曾作為安置八八風災災民使用,縣府特別於園區內打造1棟文物館紀念,期許不僅回歸生命的本質,更成為反芻歷史、思考自由與責任的場域。

縣政府表示,屏東縣動物之家還設置隔離區、醫療中心及行為訓練空間,讓流浪動物經收容及行為訓練後改善情況,增加回歸家庭後的穩定性,同時規劃互動區,以提高被認養的機會。未來也將開放機關學校團體參訪,定期舉辦相關教育課程,讓動物福利及保護觀念向下札根。

 

The post 屏東縣動物之家揭牌 舊軍營變身毛小孩樂園 全國首座綜合動物生命教育園區 賴總統率先認養截肢流浪犬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