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仁愛鄉梅村部落鋼便橋完工 族人歡喜迎通車

互傳媒/ 2024.06.27 20:41
 ▲歷經10多年的期待,仁愛鄉發祥村梅村部落往力行的鋼便橋終於順利完工並正式開放通行。(記者張玉泰攝)

【記者 張玉泰/南投 報導】歷經10多年的期待,仁愛鄉發祥村梅村部落往力行的鋼便橋終於順利完工並正式開放通行,結束了依賴流籠渡溪及繞路的不便歲月,梅村部落的族人們興高采烈地迎接這一新通車的橋樑。

▲許淑華縣長表示,仁愛鄉力行和發祥是充滿原住民文化特色的部落,也是重要的原鄉農產產區。(記者張玉泰攝)▲許淑華縣長表示,仁愛鄉力行和發祥是充滿原住民文化特色的部落,也是重要的原鄉農產產區。(記者張玉泰攝)

南投縣長許淑華於27日由原民局長史強陪同,前往仁愛鄉發祥村參加梅村部落往力行鋼便橋改善工程的通車典禮。縣議員林庭秝、鄉民代表會主席洪文全、副主席陳秀惠及多位代表、村長和當地居民也到場觀禮。剪綵儀式後,在梅村部落族人的簇擁下,許縣長緩步走過嶄新的鋼便橋,象徵著迎向部落新未來的開始。

▲南投縣長許淑華由原民局長史強陪同,前往仁愛鄉發祥村參加梅村部落往力行鋼便橋改善工程的通車典禮。(記者張玉泰攝)▲南投縣長許淑華由原民局長史強陪同,前往仁愛鄉發祥村參加梅村部落往力行鋼便橋改善工程的通車典禮。(記者張玉泰攝)

許淑華表示,仁愛鄉力行和發祥是充滿原住民文化特色的部落,也是重要的原鄉農產產區。然而,早期偏鄉基礎建設不足,交通不便。梅村部落的原有便橋在歷年風災豪雨摧殘下毀損嚴重,車輛無法通行,族人必須依賴921震災後搭建的流籠或繞遠路到力行部落。族人多年來殷盼有一座方便的橋樑跨越瑞岩溪,讓回家的路更加安全。

縣府和公所多年來屢次向原民會、公共工程委員會等中央部會爭取預算建設,但常因偏鄉造橋鋪路需投入動輒數千萬經費而被忽略。然而,偏鄉民眾的生活及通行安全、農產運輸不容忽視。去年卡努颱風重創仁愛鄉,鄉親開始倡議興建梅村部落往力行鋼便橋。

縣府採納公所建議,以先求有再求好的原則,投入經費由公所執行鋼便橋興建工程。總經費達800萬元,工期約7個多月便完工通車。未來,鄉親不用再繞遠路,生活交通和農產運輸都將更方便安全。

江子信鄉長及林庭秝議員同聲感謝許縣長聽見鄉親心聲,投入800萬經費興建鋼便橋,實現了梅村部落多年來的期待。這座橋樑穩定地跨越湍急的溪流,成為當地交通網絡的重要一環,對於發祥村梅村部落和力行村的居民來說,這座橋不僅是一條重要的交通線,更是一條通向未來發展的道路。隨著新橋的啟用,經濟和產業發展也將邁上新台階。期待未來兩部落能有跳躍式的進步,同時也提升族人生活、消防救災、農產運輸及醫療的便利性。

發祥村長全芊蕙及鄰長吳春文代表村民表達感謝之意,同時反映鋼便橋通往部落的道路約200公尺路段濕滑危險,常造成意外,希望能鋪設水泥混凝土路面,提高通行安全。許縣長當場允諾補助改善,進一步確保居民的通行安全。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地方 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