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難忘足球場上的那些經典慶祝動作(外一篇)/梁征

台灣好報/ 2024.06.27 10:08

梁征

歐洲杯、美洲杯激戰正酣,賽況緊張激烈……觀賞一場球賽,除了比賽精彩程度和進球外,我更多的是欣賞球員進球後的慶祝動作,這些慶祝動作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深意,激情四射,溫暖人心,生動感人。

說起當今足壇最火的慶祝動作,那一定屬於C羅了。每當C羅進球後,他都會沖向場邊的觀眾,在胸前不斷地揮動自己的手臂,那標誌性的慶祝動作總能將現場的氣氛調動到極點——空中轉體旋轉360度,隨後張開雙臂霸氣落地,展示他那健碩而完美的肌肉。

卡卡每次進球都會舉起雙臂,指向天空。兒時的卡卡因為一次意外,差點癱瘓,但是卡卡奇跡般的康復了。因此,卡卡相信是上帝耶穌的力量拯救了他,所以他每次進球都會指向天空,感謝上帝。無獨有偶,梅西在進球後也會將手指指向天空,抬起頭凝望天空,他每進一個球都要望著天空,那是因為他想把進球獻給外婆。“是她讓我踢足球的,可惜等我真正進入職業足球圈的時候,她已經不在人世。她的在天之靈一直在幫助我,她也一直和我的家人一起享受我們擁有的一切。”梅西說,也正是奶奶把足球帶進了梅西的人生。親人故去,進球是最好的緬懷。

在足球場上,進球永遠是最激動人心的,那些有創意的慶祝動作,往往是個性奔放的南美球星的專利。其中,貝貝托在1994年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戰勝美國後,剛好兒子出生,幾天後,他在對陣荷蘭的比賽中再次取得進球,進球後的貝貝托跳起了搖籃舞,場面十分溫馨,自此,搖籃舞與貝貝托緊密聯繫在了一起,成為足球歷史的經典一幕。阿根廷國家隊歷史最佳中鋒巴蒂的機槍掃射同樣是一種充滿激情的慶祝,他模仿機關槍開火的畫面和他的大力射門一樣,霸氣與激情並存,飄逸的長髮,勁爆的進球,成為綠茵場上的一道風景線,也是球迷們永遠的回憶。而在國內,我記憶裏,中國球員中貌似只有一個人能做出各種創意慶祝動作的球員,他就是李金羽,他的標誌就是彎弓射大雕。

很多足球明星的慶祝動作都是自己精心設計而成,法國姆巴佩的經典慶祝動作就是雙手插胸,據說做出這樣的慶祝動作是他向弟弟打招呼。德國球星克洛澤進球後騰起、翻滾、舒展身體而後優雅落地這一系列流暢的難度極大的慶祝動作,在足球場上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令無數球迷賞心悅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環王”勞爾每次進球後都會親吻無名指上的結婚戒指,表達著他對妻子的愛。韓國球星孫興湣在每次進球後會用雙手手指擺出相機的姿勢,隨後將“相機”放在眼前進行“拍照”慶祝,將他進球的美好瞬間定格住。

回首這些年,我看過的球星進球後的慶祝動作如滑跪、搖籃曲、親吻草地等等,足球通過這些球星的慶祝,溫情的面貌鮮活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他們或是堅定信仰,或是懷念感恩,或是激情發揮。這種進球後獨特的慶祝動作早已成為足球運動的一部分,是綠茵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它讓足球變得有感情、有溫度,也成為了廣大球迷心中難忘的經典回憶。

◆一眼千年:深圳南頭古城遊記
在深圳市南山區,隱藏著一座迄今1700多年的歷史古城——南頭古城。南頭古城,又稱“新安故城”,占地面積約38.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1.7萬平方米,自東晉建立司鹽督蔚壘,明代設立新安縣衙以來,見證著數千年的都縣變遷,曾多次成為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外貿集散地,為粵港澳歷史文化源頭之一。

週末,我來到南頭古城,看到的仿古雙層飛簷石牌坊,兩面都有書寫“南頭古城”四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孤傲而寥寂。穿過牌坊我們就來到南門外廣場,右邊是關帝廟,左邊是南新天橋。城門左側遺址中的關帝廟,如今已修茸一新,內中的桃園三結義、關羽塑像栩栩如生。廟內雕樑畫棟,古樸威嚴。此次走進關帝廟,我再次受到了一次關帝文化的洗禮,許多零碎的知識點在這裏得到銜接,對關公有了更深的認知。

進牌樓後,直行100米左右,就是古城南門。上面的門樓是金黃琉璃頂,裝飾有一對鼇魚和四尊脊獸,屋簷下的匾額題有“嶺南重鎮”四個大字,宣示著它曾在歷代嶺南沿海地區政治、經濟、軍事上的重要地位,也訴說著它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源頭的歷史文化。城門上刻有“寧南”的小篆石碑。查史料,古城有四個門,南門名寧南,北門名拱辰,東門名聚奎,西門名鎮海。現在西門和北門已不復存在,保存最好的是南門,所以就在南門的殘垣上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了當年的樣子。經過歲月的洗禮,仿佛還能見當初的歷史。

從城樓移步進城,古城的老建築已經不多,大多都經過翻新,翻蓋。早已沒了古城的味道,留下來的只有兩座城門和幾座幾經修繕的千年建築。在高樓大廈包圍中,那青灰色的素雅蒼涼了它的基本色調,赭紅色的凝重透過窗櫺歎息它漸去的年華。城內是窄窄的街道,估計僅能供兩輛馬車通行。腳下是石塊鋪就的路,雖然行路感覺並不是很舒坦,但卻是原原本本的古代的馬路。路的兩旁是鱗次櫛比的店鋪,有的已翻蓋成現代的樓房,店家吆喝聲和遊人的嬉笑聲混成一片,似乎又還原了古代縣城的馬鳴人叫,恍惚置身於幾百年前的古街道中。

我來到中山南街。沒走幾步,便看見一處老宅子,裏面是“牌坊故事”和“東莞會館”兩個展覽。“牌坊故事”是通過“牌匾與商貿”、“科舉功名匾”和“家族堂號與旌表賀頌匾”三部分,展示匾額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東莞會館”關著門,沒能進去參觀。

在中山西街,有地圖館,裏面通過明、清、民國三個時期中外所收藏的中國歷史地圖和海外航海圖,講述了深圳的悠久歷史,展示了古代深圳在航海、貿易和海防方面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作用。

在古城的中心,即十字路口東北角就是古代新安縣的縣衙了。牌匾上“廣州府新安縣衙”七個大字,房檐上的雕花和房頂上雙龍戲珠,威武不減當年。門口熙熙攘攘,遊人如織。跟在眾人後面進來,發現衙門並不大,門右邊和院內的牆上,有介紹縣衙、新安縣衙、設縣新安、展屆複鄉的文字資料。院內的牌坊正面刻有“公生明”三個字,背面刻有“廉生威”三個字。縣衙前聚集了許多賣蔬菜的小販,道路比較擁擠。

從縣衙再往前走,是一座保存較完好的清代祀廟——“報德祠”。原建築是為了紀念清康熙年間冒死申請複界的廣東巡撫王來任和兩廣總督周有德所建,現在是先賢孝廉文化展館。

信國公文氏祠,這是當地文氏家族聚會、祭祖和商議族群事項的場所。此地文氏家族與文天祥並非一族,文天祥本乃今江西吉安文氏。但因文天祥最終到達廣東南頭附近,並被宋帝封為信國公,又與元軍作戰而被俘就義,因而被南頭文氏後人敬仰。文氏家族乃將祠堂命名為信國公文氏祠,成為祭拜文天祥的祠堂,裏面有愛國英雄文天祥的生平事蹟展覽,右邊是祠堂的影壁,上面是文天祥的詩作《正氣歌》。

漫步在古城街頭,可以看到歷史與現代交融共生,新式建築與文物古跡共融,沉浸展覽與奇趣店鋪遍佈。無論是橫街還是豎路,無論是逛街還是會友,每一步都是一段歷史,每一角都充滿生活的藝術南頭古城都能提供一段難忘的體驗。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西子灣副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