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治療五十肩 仁愛院區新進展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4.06.27 11:24

獨家報導 記者張世義/綜合報導

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一種逐漸導致肩部活動受限的疼痛性疾病,常見於50歲左右的族群,嚴重者則容易影響患者生活以及工作。五十肩患者通常會經歷三階段:疼痛期、冰凍期和解凍期。目前西醫治療方法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以及手術等,中醫則提供了中藥和針灸等選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王明仁指出,在五十肩的早期,主要可以採用中藥和針灸來緩解症狀,如:血府逐瘀湯和二朮湯等方劑,這些處方在文獻中已被證實能夠改善周邊血液循環和治療關節疼痛僵硬;在病情進展至中後期時,則可以加入小針刀治療、傷科手法和雷射針灸等治療手段(詳見表一)。

王明仁表示,近期在仁愛院區進行的臨床試驗初步結果顯示,結合小針刀和常規復健治療對於五十肩患者具有顯著效果,結果發現經整合性治療後,患者在疼痛程度和肩部活動範圍以及相關肩部評估量表均有顯著改善,此外,患者在治療過後的微循環檢測也出現明顯改善趨勢,整合治療後發現血管彈性和血液傳輸效率逐漸恢復。

為了幫助五十肩患者提供更全面性的治療方案,仁愛院區中醫科與復健科共同合作之臨床研究,目前第二階段持續進行中,誠摯邀請40-70歲有五十肩症狀的受試者參與為期3週的治療及追蹤評估。


更多《獨家報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