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大潮州地下水人工補注湖 6年來年平均能挹注超過5500萬噸

今傳媒/今傳媒 李祖東 2024.06.27 17:41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屏東縣政府於107年完工並開始操作的全國首座大潮州地下水人工補注湖第1期計畫,6年來年平均能挹注超過5500萬噸的水源至地下含水層。然而,由於近年氣候狀況不如預期,於109年及111年的年降雨量嚴重不足,造成全國各地有缺水危機,屏東地區雖無嚴重缺水問題,惟轄區地下水水位也下降不少,沿海地區地層下陷速度有明顯增加。面對極端氣候的不確定性,再次顯示地下水人工補注湖之必要性,因應今(113)年5月底大雨造成林邊溪上游溪水量增加,屏東縣政府隨即啟動引水作業。

大潮州補注湖不僅是目前國內僅有、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型的人工湖補注地下水計畫。其原理為於洪水期將林邊溪之較大水源導引至人工湖,而此區因具備入滲效果佳的地質條件,即可有效補注至地下含水層。補注之效益為可涵養在屏東縣使用率較高之地下水資源、提高部分區域之地下水位、減緩地層下陷與海水入侵、防止地下水鹽化。此外,人工湖亦具有分洪、治洪的功能,而結合水銀行抽補概念,更是能提高水資源運用效益。依上述概念,屏東縣政府已於111年6月於人工湖下游的新埤鄉建功地區開發每日1萬噸伏流水源供作公共用水用途。

屏東縣政府指出,第1期計畫經費約14.1億元,無論是取輸水效果、入滲效率與補注量體均極為可觀,已具顯著成效,此項目的啟動不僅增加了屏東地區水資源可運用量,並已初步達到「增源減洪」的重要作用。據此,屏東縣政府已提出第2期人工補注湖計畫送行政院審議,預計增設一座面積19.49公頃沉澱池及3作面積42.76公頃補注湖,完成後預估每年可再增加挹注7400萬噸之地下水補注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