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60 大谷翔平 颱風

【專欄】AI現象與臺灣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困境

銳傳媒/特別報導 2024.06.26 04:50

 

文/曾恆之

上個月(5月)26日,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訪台,儘管不是首次。但是,相較於之前的幾次訪台,此次訪台期間可能因為適逢輝達股價的市值飆升,再搭上AI的話題,於是在媒體的推波之下,使得黃仁勳無論是逛夜市、受邀為職棒開球、畢業典禮致詞等等,所受到的關注與風靡更勝以往。

在黃仁勳的這次訪台行程當中,亮點之一當屬6月2日在臺灣大學進行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的專題演講上,黃仁勳秀出全台四十餘家的供應鏈夥伴名單,其中包括九所國立大學與八所私立大學上榜。這十七所上榜的大學名單一經曝光,隨即引發網路平台的討論,網路平台上的意見倒是頗為一致,認為在少子化的當下,搭上AI浪潮的這幾所大學及系所的未來招生應當沒有問題,而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學校,則是會面臨招生的困境。

就在黃仁勳結束訪台行程之後不久,恰好是大學申請入學分發統計結果出爐的日子,結果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系所確實普遍缺額,甚至國立的成功大學歷史系面臨分發掛零的窘境。網路上的預測似乎一語中的,但真實的情況真的是如此嗎?人文社會科學真的抵擋不過AI的浪潮嗎?

[caption id="attachment_66359" align="alignnone" width="674"] 國立的成功大學歷史系面臨分發掛零的窘境。圖/擷自成功大學網站[/caption]

將臺灣人文社會科學系所的招生困境與黃仁勳或AI連結,會有一個謬誤,也就是黃仁勳這次的訪台期間,申請入學的流程早已結束,沒有人會預見黃仁勳會在演講當中公布供應鏈夥伴名單。另外,AI的發展也不是今年才開始,而且也還在發展階段,如果不是黃仁勳訪台期間正好是輝達股價上漲,AI的議題瞬間爆量,恐怕台積電才是臺灣社會與科技界的主流話題。

那麼臺灣人文社會科學的招生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問題是現在才開始的嗎?

只要回想一下臺灣的大學聯考的歷史,就會知道問題的核心在哪!大選選填志願先醫、次理工、後人文社會科學(可再細分法商在前,非法商在後)是臺灣社會的普遍現象。只要高中分組確定,大學聯考或申請入學的成績及條件跨入門檻,自然組與社會組選填志願的順序大概就是這個模式。這背後其實反映的是對於大部分的臺灣人而言,教育只是一個工具──一個世代翻身、維持上一代既有的生活、找到好的工作,得到好的工作報酬等等的工具,而不是重視教育的目的──除了求知之外,更是涵養人格、品德、思考等等。

回到AI。AI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縮寫,AI其實也是個工具。但對於不少國人而言,只要搭上AI,大概就是身分地位、財富的保證。於是,家長或考生個人不問子女或自己是否適合AI相關的科系,先進入這個科系先讀再說。而這個現象其實跟上述臺灣一直以來先醫、次理工、後人文社會科學的心態在本質上並沒有差別。黃仁勳「旋風」與AI現象只是深化及凸顯這個問題罷了。

因此,與其將臺灣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困境怪罪於AI,倒不如說是我們這個社會一直將手段當成目的──將教育視為工具、將AI視為目的。如果這個心態沒有改變,不只人文社會科學會受到影響,與AI搭不上的科系,也將難以生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