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歷史建築元長瓦磘庄集會所開工 預計114年4月完工開放

觀傳媒/ 2024.06.25 18:15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歷史建築元長瓦磘庄集會所修復及再利用工程,25日舉行開工典禮,縣長張麗善主持並指出,瓦磘庄集會所將「修舊如舊」,不僅延續地方共同的歷史與記憶,並提供村落長輩、居民休憩、聚會與學習場所,成為串連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溫暖場域。


 ▲歷史建築元長瓦磘庄集會所修復及再利用工程,25日舉行開工典禮。
(圖/記者洪佳伶攝)

「元長瓦磘庄集會所」,興建於昭和11年(1936),日治時期推動部落振興運動,於各村落設置振興會,而集會所則是部落振興會的首要建設。於民國34年(1945)鹿寮劃分為鹿北、鹿南、瓦磘三村,鹿寮第三部落集會所改作瓦磘社區活動中心,瓦磘村辦公室設於此。直到民國77年(1988)村民因老舊、空間不敷使用,擴大規模新建社區活動中心,村長辦公室搬入新建的社區活動中心,舊瓦磘社區活動中心改作為元長鄉立托兒所瓦磘收托所,後期民國102年(2013)瓦磘收托所遷移到新生國小。

張麗善縣長指出,縣府於105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向文化部爭取1393萬7000元經費、縣府配合自籌款597萬3000元,預計明年4月可以完工開放,特別感謝建築物所有權人元長鄉公所、土地所有權人元長鄉農會同意,讓集會所能順利展開修復工程。109年開始積極盤整縣內文化資源,推動縣內歷史建築修復活化計畫,向中央爭取到15件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去年7月文化部核定補助文資15案、總經費共2億4271萬元。

張縣長表示,包括瓦磘庄集會所在內,元長鄉現有3案歷史建築修復活化,文化豐厚。瓦磘庄集會所修復之後會和社區發展協會、村辦公室結合,讓瓦瑤村民充分利用集會所場域,提供長輩能夠開懷回憶過去地方,增加社會參與率,延緩老化延緩失智,讓集會所成為一個非常溫暖的地方。


▲歷史建築元長瓦磘庄集會所修復及再利用工程,25日舉行開工典禮。
(圖/記者洪佳伶攝)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雲林縣政府109年委託二重梁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復及再利用之規劃設計。為符合元長鄉親的殷殷期待,及兼顧文化資產保存真實性的前提下,考量地方民眾使用需求,以再現「元長瓦磘庄集會所」榮景為方向,豐厚在地人文涵養及活絡居民互動,讓元長成為雲林縣的人文寶地。


▲歷史建築元長瓦磘庄集會所修復及再利用工程,25日舉行開工典禮。
(圖/記者洪佳伶攝)
 

陳柏宏建築師表示,集會所之造型保存了昭和時期公共建築慣用之牌樓三段式立面手法即主要入口門面,左右二翼或是基座、屋身及屋頂亦可見有三分法的設計。本案量體不大,但在造型上暗藏許多巧思,除了傳統比重窗設計外,下框比重窗扇亦秉持三等分分割原則,而整體開窗以入口為中心相互對稱。外牆以天然石洗石子裝飾,以3種不同之洗石子做裝飾,同時牌樓處亦以洗石子裝飾造型,以在地特產長生果為圖騰,相當雅致。

今天開工典禮由縣長張麗善主持、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立委張嘉郡、丁學忠聯合服務處主任吳秀儀、議員林文彬、陳俊龍、陳乙辰、黃美瑤、王鈺齊、張維心、議員蔡明水、沈宗隆秘書吳明煌及元長鄉民代表主席李宗懋,及多位地方人士、居民參與祝慶賀。


▲歷史建築元長瓦磘庄集會所修復及再利用工程,25日舉行開工典禮。
(圖/記者洪佳伶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