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WHO:攝取充足膳食纖維,可降低3成冠狀動脈疾病死亡風險!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4.06.25 10:49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年委託研究指出,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可降低30%冠狀動脈疾病的死亡風險、22%腦中風、16%第二型糖尿病及大腸癌的罹病風險;另日本研究發現常攝取膳食纖維者,可減少75%失智症的罹病風險。

WHO:攝取充足膳食纖維,可降低3成冠狀動脈疾病死亡風險!

臺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呂秀蓉表示,膳食纖維是能有效預防疾病的重要營養素,WHO建議成人每天至少須攝取25g天然膳食纖維,而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國人膳食纖維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5成,而18歲以下青少年族群更僅達建議攝取量的33%至38%。在過往,家庭會精心設計烹煮一頓健康均衡餐,然隨著現代生活繁忙,交通與科技便捷及外送文化興起等城市生活型態,導致臺北市民生活更趨於靜態,且由於飲食的西化,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達25.8%,國中、高中上升至29.2%及28.9%,而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攀升至50.3%。

營養師夏子雯表示,國人在攝取六大類食物有極高比例未達均衡飲食,最偏離飲食指南建議的類別為蔬菜、水果、乳品類與堅果種子類;全穀雜糧為六大類食物之首,是人體攝取熱量的主要來源,但因國人飲食型態改變,三大營養素的比例也有所調整,全榖雜糧類雖然已有逐漸降低攝取量,但目前民眾攝取全穀雜糧類食物的主要問題是「過度精製」,舉凡各式麵包、糕點、米麵製品乃至於白米、白吐司等都屬於精製澱粉,而「未精製的全穀雜糧類」,像是糙米、玉米、南瓜等,這類「維持原態」的食物加工程度低,能保留較多的營養素,但因為口感較為不討喜以及備餐方面較為不便利,因此全榖雜糧並非大眾的首選。

國人在攝取六大類食物有極高比例未達均衡飲食,最偏離飲食指南建議的類別為蔬菜、水果、乳品類與堅果種子類。

國人在攝取六大類食物有極高比例未達均衡飲食,最偏離飲食指南建議的類別為蔬菜、水果、乳品類與堅果種子類。

未精製的全穀雜糧類中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然而這些有益於健康的營養素和成分,常於精製加工過程而大量流失,故應盡量以「維持原態」之全穀雜糧為主食。國民健康署推動的「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就建議,三餐所選擇的主食至少要有1/3以上來自未精製全穀雜糧類食物,才能獲取更多的營養素和膳食纖維!

士林健康促進協會陳玉華理事長表示,人不僅要活得老,更要活得好,從年輕就要開始打好健康的基礎,除了「快樂動」更要「健康吃」,為響應此次活動,健促會贊助參加獎金及競賽獎金,希望大家組隊報名參加,推動健康飲食從家裡做起。

2024年5月臺北市士林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6萬2,657人,占全區人口比率23.5%,較臺北市22.4%為高,已邁入超高齡社會。為促進轄區民眾食的健康與世代共融及敬老尊老氛圍,以及強化對健康飲食的認識及重視,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士林健康促進協會、士林區公所將於113年8月1日辦理「代代相傳好味道 全穀雜糧好料理」活動,以「未精製全榖雜糧」為主軸推動世代健康飲食,邀請社區世代好手發揮創意,融入家傳料理,設計美味又營養的全穀雜糧料理。

「代代相傳好味道 全穀雜糧好料理」活動,凡設籍、居住、工作或就學在臺北市士林區,2-5人為1組(同組成員需至少1人跨世代,如祖孫、父母子女、姨甥…等),共同發揮創意,融入家傳料理,設計美味又營養的全穀雜糧料理,獎金高達現金3,000元。相關訊息請至臺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網站/最新訊息專區查詢。

【延伸閱讀】

更年期更易掉髮、長白髮?吳宛容中醫師:掉髮4大類型,針灸、養髮雞湯改善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肌少症增失智風險!營養師教預防肌少症5大關鍵,化微肌為強肌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944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