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抽痛感或皮膚冒紅疹、群聚型水泡,小心是「這個」找上門!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4.06.25 11:49

台灣每年有12萬人得帶狀疱疹,一個人終其一生大約1/3會出現帶狀疱疹,尤其50歲以上比例明顯增加。醫師提醒,如果出現抽痛感,或皮膚冒出紅疹,甚至群聚型水泡,不要輕忽,有可能是帶狀疱疹找上門!

抽痛感或皮膚冒紅疹、群聚型水泡,小心是「這個」找上門!

1名72歲王先生最近突然出現左側頭痛,到住家附近醫院急診診斷為叢發性頭痛,給予止痛藥物後仍未改善,直到前額頭開始出現一些紅疹及群聚型水泡,由親友介紹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皮膚科葛宗昀醫師門診,經診斷為左側三叉神經第一支的帶狀疱疹。葛宗昀醫師採用抗病毒藥治療,再加上止痛藥、維他命B12及傷口早晚換藥,一週後王先生皮膚逐漸恢復,疼痛也獲得良好控制回歸正常生活。

什麼是帶狀疱疹?

葛宗昀醫師表示,帶狀疱疹又被稱為「皮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為小時候感染水痘後,病毒潛伏在背根神經節,長大當抵抗力變差時病毒從皮節長出成為帶狀疱疹。疹子出現前病人常常會先感到刺麻、抽痛及有燒灼感,接著疹子長出會看到紅斑、群聚大小不一的水泡,疹子通常在單側沿著皮節較不會跨過身體中線。但如果病況嚴重或患者本身免疫力較差,如癌症病史、洗腎、血液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劑,可能會出現瀰漫性的分布,也有少數患者是只有疼痛感卻沒有出現疹子,因此增加診斷上的困難度。除此之外,病人可能會伴隨發燒、疲倦和全身無力的症狀。

帶狀疱疹的治療

葛宗昀醫師說,帶狀疱疹治療越早使用抗病毒藥效果越好,最好是在發病三天內,目前口服抗病毒藥有三種:Acyclovir、Valacyclovir及Famciclovir,健保給付用藥主要是Acyclovir,但一些特定情況,如免疫缺乏病人或長在特定位置如這個病人長在三叉神經第一支(可能影響視力)或薦椎第二節(可能導致大小便失禁),健保可以給付身體可利用率更好的Famciclovir或Valacyclovir,如果病況嚴重或出現瀰漫性分布,可能需要住院接受靜脈注射Acyclovir。

葛宗昀醫師表示,除了抗病毒藥,病人往往會感到相當疼痛,有三成的病人疼痛會持續超過三個月稱之為「疱疹後神經痛」。止痛藥依疼痛狀況可以使用普拿疼、消炎止痛藥、神經止痛藥或含鴉片類止痛劑,有時可加上三環抗憂鬱劑輔助減緩疼痛。另外,也會給予病人維他命B12幫助神經修復及減少疼痛時間。至於皮膚病灶水泡破掉會形成傷口,建議早晚換藥及避免觸碰自來水,如果有細菌感染現象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

葛宗昀醫師強調,一旦發生帶狀疱疹應及早就醫,正確診斷盡早使用抗病毒藥,才能有效減緩病人痛苦。(圖片提供/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

葛宗昀醫師強調,一旦發生帶狀疱疹應及早就醫,正確診斷盡早使用抗病毒藥,才能有效減緩病人痛苦。(圖片提供/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

認識帶狀疱疹的疫苗

目前帶狀疱疹疫苗為重組蛋白疫苗,比起以往的減毒疫苗效果更好且維持更久,施打十年後仍具有89%的保護力。建議對象為50歲以上、有免疫相關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曾經得過帶狀疱疹(有6-10%復發率)的病人,目前為自費使用且需要施打兩劑,中間間隔二到六個月。

如何預防帶狀疱疹?

葛宗昀醫師強調,帶狀疱疹的誘發跟免疫力息息相關,生活壓力、熬夜及免疫下降都會誘發疾病的產生,所以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是減少帶狀疱疹發作最重要的因素,一旦發生帶狀疱疹應及早就醫,正確診斷盡早使用抗病毒藥,才能有效減緩病人痛苦。

👉推薦閱讀:帶狀疱疹疼痛如生產,恐留神經痛後遺症!「疫」起打造疫苗防護網

👉推薦閱讀:帶狀疱疹「疹後神經痛」,痛到失眠!預防帶狀疱疹,抑制病毒活化是關鍵

【延伸閱讀】

更年期更易掉髮、長白髮?吳宛容中醫師:掉髮4大類型,針灸、養髮雞湯改善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三叉神經痛要人命!李政憲醫師:必知5大成因,新型療法免開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44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