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你跟孩子說「加油」,為何孩子覺得被否定?日本專家從一位「非行少年」的故事告訴你:改說「這兩句話」更受用

良醫健康/ 出口保行 2024.06.25 09:00


父母在對孩子說教時,或許說出來的話都很有道理,口氣也很溫柔,但往往都只是父母的自我感覺良好,孩子只覺得「你根本不瞭解我」。

編按:出口保行(Deguchi Yasuyuki)身為一名犯罪心理學權威,曾經對1萬名非行少年進行心理分析,深刻體認並非虐待、怠忽親職及貧困等問題,才會誘發孩子行為偏差。危險則在於乍看之下沒有任何問題的家庭,父母基於「為了孩子好」說出的話或做出的事,反而導致孩子誤入歧途,做出犯罪行為。以下摘自《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同樣一句話聽在不同的人耳裡,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思

對一般人來說,「加油」這個詞帶有鼓舞含意。

直人的母親不斷告訴直人「要加油!」,直人卻完全沒有感覺到受到母親鼓舞,反正覺得這句話是在「否定自己」。

這是因為直人從小聽母親批評父親,導致產生了一種「父親的身影與自己重疊」的錯覺,認為「加油」的背後是帶著否定的意思,進而解讀成:「你是一個不長進的孩子」、「這麼沒出息,你得好好加油才行」

雖然「加油」字面上的意思相當正面,但如果聆聽的孩子本身帶有強烈的「被害意識」或「疏離感」,它就會變成一句相當負面的話。

這樣的現象,經常出現在非行少年(編按:又稱不良少年、犯罪少年)身上。一個自暴自棄的孩子,會冷眼看待世間的一切。

在這樣的心態下,不管聽見任何鼓舞、激勵的話語,都會感覺其中帶有譏諷的暗喻。

我們必須回歸到最根本的問題,也就是「探討孩子為什麼會帶有被害意識及疏離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就代表親子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達到良好的溝通。

以直人的狀況為例,先撇開父親的問題不談,如果母親在平日能夠讓他確實感覺到「我非常關心你」,相信直人在聽到「加油」時的感受也會截然不同。

像直人這種非行少年的父母,大多認為自己從不曾對孩子惡言相向,反而經常諄諄教誨。然而,重點不在於父母怎麼想,而是孩子的「主觀現實」。

儘管「怎麼說」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關心「孩子聽了之後的感受」。
  
例如,父母在對孩子說教時,或許說出來的話都很有道理,口氣也很溫柔,但往往都只是父母的自我感覺良好,孩子只覺得「你根本不瞭解我」。

只要觀察父母在少年鑑別所會見孩子時的對話,就可以很清楚看出這一點。

通常父母會說得頭頭是道,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遇上這種狀況,父母大多會向我們訴苦:「我這麼努力為孩子加油打氣,孩子卻完全不理我」。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孩子根本不認為父母是在為自己「加油打氣」。

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情況下說出口,給孩子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有可能會變成完全相反的意思。

關於這一點父母一定要不斷警惕自己。

「加油」這句話,並沒有辦法提升孩子的動力

有些人在使用「加油」這句話時,意指「提升你(做事情)的動力」。

以直人的例子來看,他從小就對學習及遊戲缺乏動力。可見動力並不是父母說「要提升」就可以提升,「拿出幹勁」之類的話也是大同小異。

不管是動力還是幹勁,都只能是發自內心,無法因他人的指令而提升。

不過,我們可以透過誘導的方式使其發生,而這在心理學上稱作「激勵(Motivation)」。

直人的母親如果能順利激勵直人,相信他一定會變得更加努力。就像前述案件中那位國小的級任導師,他靠著稱讚直人,成功提升了直人的動力。

只不過,母親不僅沒有跟進,反而還說了許多嚴格的話。即使明明心裡鬆了口氣,嘴巴上說的卻是「別這樣就滿足」、「還要繼續加油」,如此一來,直人好不容易提升的幹勁也都被磨耗殆盡。

其實在那個時候,母親原本有個扭轉局勢的大好機會,對於產生「想要努力看看的企圖心且實際採取了行動」的直人,母親應該要好好稱讚一番才對。

即便成績沒什麼改善,但稱讚孩子努力的過程,必能提升孩子的動力。

像這種時候,母親該說的話並不是「加油」,而是「我看得出來你很努力」或是「我知道你盡力了」。藉由承認其努力,可以表達對其行動的支持,藉此激勵出更大的動力。

直人感覺自己的努力遭到否定之後,就不再嘗試繼續努力。後來他整天窩在家裡,內心雖然對現況感到焦急,但卻也沒有辦法產生自行克服問題的動力。最後在朋友的誘惑下,染上了大麻的毒癮。

這正是典型的「逃避現實」。

大麻能夠讓直人輕易忘記現實中的煩惱,所以,他很快就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染上了毒癮之後,要產生面對現實、解決問題的動力,就更加困難了。

孩子或許只是「看起來沒上進心」

有些孩子其實很努力,只是外表看起來沒什麼上進心。尤其在非行少年的身上,經常可以發現這樣的現象。

有時孩子只是故意裝出沒上進心的樣子,因為心中認定「被人看見自己努力的樣子是很丟臉的事」。

像這樣的孩子通常對大人抱持不信任感,導致心態有些扭曲。這時如果對孩子們說出「提起幹勁」、「加油」之類的話,很可能會造成反效果,甚至會頂嘴一句「少囉嗦!」而從此不再努力。

就算看起來沒什麼上進心的孩子,私底下還是可能會嘗試做出一些努力。若想要給予激勵,最好的做法,就是在看見孩子採取行動的當下,立刻加以讚許。

「噢!其實你挺認真的呢!」

其實只要隨口一句這樣的話就行了。

許多非行少年平常會表現出冷漠的態度,嘴裡總是說著:「反正努力也只是白費力氣。」然則大人只要趁他採取行動時趕緊予以表揚,少年往往會在某一天突然變得多話,進而對大人吐露所有心聲。

那種感覺有點像是矯正了少年的扭曲心態,使其恢復原本的純真性情。

要矯正大人的心理扭曲,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若是矯正孩子就簡單得多。

想想看,關在少年鑑別所裡的少年,心態幾乎都已經徹底扭曲了,對吧?但就算是那樣的少年,也有很大的機會能恢復真誠。

因此,就算孩子表現出一副沒有上進心的樣子,甚至是對父母及周圍的大人展現反抗的態度,父母也不應該輕易放棄

本文摘自《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悅知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書籍介紹

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若你打從心裡相信「我家孩子不會變壞」,請務必閱讀本書!

作者: 出口保行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4/04/15

作者簡介
出口保行 Deguchi Yasuyuki

犯罪心理學家。1985年畢業於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發展心理学專攻。並於同年進入法務省,擔任國家公務員高級心理專業職員。此後往來於日本各地的少年鑑別所、監獄及看守所,從事犯罪者的心理分析和資質鑑別,曾針對超過1萬犯罪者進行心理分析。

此外,亦曾在法務省矯正局、(財團法人)矯正協會附屬中央研究所、法務省法務大臣官房祕書課國際室等單位工作。於2007年以法務省法務綜合研究所研究部室長研究官的職位退休,成為東京未來大學兒童心理學部教授。自2013年起,就任學部長。

經常在內閣府、法務省、警視廳、各都道府縣廳、各都道府縣警察本部等機關主辦的講演會上進行演講,並提倡名為「攻擊性防犯」的獨特防犯理論。

目前為富士電視臺《全力!脫力時光》節目的固定來賓,並經常在各家電視臺的新聞和資訊節目中提供防杜犯罪的相關知識。


延伸閱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