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提升韌性、意志力!身心科院長:塑造有方法,非單憑「撐下去」。

今健康/今健康 2024.06.25 11:01

面對環境、處理事物,很多時候意志力、心理韌性是關鍵之一,但這是從哪兒來?很多人會說「要有足夠的意志力。」彷彿想要有就能有、光靠意志或「撐下去」就能產生意志。

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指出,心理韌性並非「光靠意志力」就能產生,意志力、心理韌性強的人往往也並非與生俱來,很有可能是有意或無意之間塑造而成。

韌性、意志力、適應力!
可培養,並非稀有的特質。

楊聰財院長表示,據美國心理學會(APA)定義,心理韌性指的是在面對逆境、悲劇,或是威脅、創傷等重大壓力時,能夠良好適應的過程和結果。這種能力會視內在的心理、情感、行為等靈活程度,以及面對外在時適度調整內在需求實現。因此也可以視為一種「適應力」。

心理韌性並非人們天生就有、或是天生沒有的特質;也並非「我想要有意志力」就會有,而是透過時間及各項事物進行培養。很多人在重大災難後能夠重新建立生活,也能足以說明心理韌性是一種「普通的存在」,而非少數人特質。

#楊聰財 #意志力 #適應力 #韌性 #心理韌性 #撐下去

提升韌性,先來看「自我復原」!
身心醫:可分成4種主要維度。

先修復才有辦法更精準的升級,楊聰財院長表示表示,從美國藥物濫用與心理健康服務署(SAMHSA)看「精神疾病患者復原」定義,復原是一種不斷通過改變價值觀、態度、感覺、技能、腳色,進而實現潛能、最大限度滿足的過程。

在這過程當中包含了4種主要維度,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健康。以及家庭、安全居所是否穩定。還有是否具有目標、從事有意義的活動,例如工作、志願等。也包括看似和個人不相關,但實則影響潛移默化的社會關係。

換言之,一個人的穩定、韌性、意志力,某程度上也可從這4種維度進行探索。例如意志力、韌性堅強者,除了有自己的努力、成功經驗等,在這4維度上往往也都有足夠的底氣。若是自小就不被支持、原生家庭紛擾不斷,想要有足夠堅強的意志力也會比一般人來的辛苦些。

#楊聰財 #意志力 #適應力 #韌性 #心理韌性 #撐下去

8方法提升韌性、意志力!
帶來更多盼望、更多可能性!

那麼上述4種維度缺乏、或沒有意志力的人怎麼建立韌性?有底氣的人又該如何再更進一步提升?楊聰財院長指出,據美國心理學會(APA),可由8種方式進行建立。

了解自己:
照顧好自己,了解並關注自己的感受及需求,專注於自己所能做的事物,例如創作、運動等愉快放鬆的活動;減少會不悅的活動,例如上網吵架、勝率不高的遊戲等。

設立目標:
也讓自己有個目標,定期做些自己有做就能夠完成的事情,例如規律運動塑造或維持良好的體態,這也意味著自己正朝著大方向前進。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接受變化:
做好自己之後,也接受變化是生活的一部份。例如今天準備出門運動,但外面就是突然下雨,接受便是。接下來能做的就是在家裡運動、或在家休息、或晚點再出門。

建立關係:
與人建立關係,邀請/讓他們也能支持自己,許多人會認為自己只能靠自己,但沒有人是萬能的,身邊的人予以鼓勵也可以是個提升的方法,避免一個人走錯路或走的孤獨。

克服難題:
在遇到難題、危機、壓力時,可是著避免直接視為無法克服、想要完全脫離,可嘗試以其他角度來看待事物,並試著採取其他方式應對。

擴展能力:
隨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也漸漸能夠習慣生活的變化,自身的可能性也會日漸增加,接著可以試著再更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藉此建立信心、直覺、手段。

探索自我:
日常也還是可能持續遭遇挫折,可更多探索自己、哪些層面有所成長等,這也將越來越了解自己、形成養分,甚至知己知彼,而非僅有挫敗。日常也都可探索自我。

多元盼望:
保持希望,以及多元、長期視角,正如條條大道通羅馬,一條路被堵上了就換條路走,一樣有著盼望能夠到達目的地,而非擔心著最壞情況裹足不前。

依著自己「想要提升」的感受從自我出發建立自己,而不再只有休息或迴避,並且有方法的建立自我,如此更有助發展強韌的意志力、韌性,為自己的生活帶出正向循環!

#楊聰財 #意志力 #適應力 #韌性 #心理韌性 #撐下去

《延伸閱讀》

.更精準提升「自我認同」!增信心、不自滿,降低外界影響!

.放過自己。如何真正「跟自己和解」?心理師深度解析。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