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智慧創新與科技共舞 佛光大學傳播系致力於培育AI創藝人才

中央社/ 2024.06.24 14:0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24 14:07:59)在生成式AI風潮下,學會運用AI於創意產業的表現,已是重要的課題,佛光大學傳播學系於去年率先研提深耕計畫獲得通過,本年度推動「與科技共舞:融合圖文、影音的AI多媒體創藝大賞計畫」,導入新聞傳播教育,並舉辦「AI多媒體創藝暨實作」研習、通識教育涵養認證,努力將智慧科技導入圖文、影音之創作,實踐科技融合於多媒體的協作。日前舉辦「AI創藝大賞」活動,AI生成虛擬主播 “Shan-Mei”也初次亮相,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代言,取名「善美」旨在闡揚星雲大師發揚「真善美」之精神,希望佛光大學傳播學系能引領AI融入傳播教育之風潮。

計畫主持人、傳播系主任徐明珠表示,有感於「新聞製作的未來已來」,乃積極在課程、教學中推動AI之運用。繼2021-2022年,推動教育部「智慧創新跨域人才培育聯盟計畫」-「大數據行銷計畫」後,積極導入生成式AI (Generative AI),引領傳播的新未來。徐老師指出,本計畫透過AI技術運用的培訓,發展創造性的圖文生成內容,將抽象的文字描述轉化為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表現作品,讓同學從平面場域躍進到沉浸式的時空。這不僅是一場關於AI技術的藝術創作培訓,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界限的旅程。

為了培育同學運用AI輔助創作的能力,本計畫導入新聞學課程,重點包括:AI虛擬主播、AI內容生成輔助、AI繪圖、AI配樂、影像處理、後製與剪接。透過一系列的內容,使同學習得運用生成式AI的工具輔助,提升產製效率、減少時間、人力成本。不過,課程中徐老師也一再強調:「人的主體性」,AI的輔助不能取代人的創意,特別是原創性的展現。

本次「AI創藝大賞」計有十多組作品展出,涵蓋主題多元,從生活、生態、活動、到流行文化,還有AI也入題。從作品中,展現了同學綜整的能力,包括新聞特性、價值,AI基礎學理,以及生成式AI工具等,將學理與實務進行統整,同時,融入美感、科技素養及以及實作技能,終於讓他們啟用了AI「分身」進行播報、內容產製,從而落實了「AI輔助創作」的學習目標。本次活動也特別邀請鴻馬整合行銷總經理馬沛君、金鐘獎得主暨大樹下廣播電台副台長王瑞玲以及傳播學系副教授牛隆光前來指導。

AI生成虛擬主播善美(Shan-Mei) 初次亮相,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代言。

此門課程讓學術理論與實踐應用緊密結合,培養學生運用AI技術進行創新性新聞、傳播內容製作的能力,這不僅是傳播教育推動創新的重要里程碑,更讓學生們了解AI科技在新聞傳播上的無限可能,為未來傳播工作者在創意和技術方面的發展培養人才。未來,佛光大學傳播學系仍將持續推動AI應用的相關課程,包括先前推動之「人工智慧素養國際認證」,為同學進行創作與應用時奠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的AI創藝人才培育,不只為未來新聞等各項數位內容製作向智慧化和數位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範式,更為同學們未來就業點亮人生的舞台。 佛光大學舉辦「與科技共舞:融合圖文、影音的AI多媒體創藝大賞計畫」成果發表會。

佛光大學傳播系師生合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