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橋接德國產業技術來台 逢甲大學弗勞恩霍夫創新平台蓄勢待發

中央社/ 2024.06.24 14:3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24 14:32:24)逢甲大學在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 Society)的支持和認可下,即將於今年9月成立「逢甲大學弗勞恩霍夫創新平台」(FIP-SPE@FCU),成為亞洲第二個、全台第一個弗勞恩霍夫創新平台(Fraunhofer Innovation Platform, FIP)。總部位在德國的弗勞恩霍夫協會是世界最大也最領先的應用研究組織,致力於開發對未來至關重要的核心技術,並協助產業界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商業利用,在創新技術發展過程到商業化階段,發揮關鍵作用。全球每一個FIP都與弗勞恩霍夫協會特定的研究所進行合作,參與的學研單位皆是全球知名學研機構。

逢甲大學自2015年與弗勞恩霍夫協會的表面工程與薄膜研究所(Fraunhofer IST)開啟雙邊的合作夥伴關係,目的是橋接研究和產業開發過程之間的差距,創建市場就緒的生產解決方案。2018年,逢甲大學基於在材料領域多年的產學合作基礎,建立了與Fraunhofer IST共同設立的電漿科技研究中心,自此與弗勞恩霍夫協會有更緊密的產學合作項目,並致力於為製造業開發解決方案。

今年6月,何主亮講座教授帶領FIP-SPE@FCU團隊與台灣區表面處理工業同業公會一同參訪德國表面處理產品創新國際展覽會、Fraunhofer IST以及其所屬位於Salzgitter的氫園區。Fraunhofer IST參訪過程討論了其最新表面處理技術發展、產品製造產業鏈的國際趨勢脈動,進而開創潛在案源。在Hydrogen Campus參訪中,了解歐洲對於氫能的產業鏈規劃,包括生產、運輸、儲存及使用等,以及各環節中伴隨的關鍵技術,以追求實現氫能生態圈的發展與策略,並期於逢甲在既有綠氫技術團隊的基礎上,推動國內氫經濟發展。

FIP-SPE@FCU即將於今年9月開幕,逢甲大學藉由FIP-SPE@FCU的國際雙邊合作,將導入德國產學研生態、串接德國台灣學界和產業,進行人才培育與交換,共同提案強化產業技術,在重大產業議題「數位轉型」、「人工智慧」、「淨零碳排」以及「ESG永續發展」等,協助國內相關產業進行升級轉型,為逢甲大學學術研究與國內產業發展注入更多國際鏈結。 逢甲大學FIP-SPE@FCU團隊與台灣區表面處理工業同業公會參訪德國Fraunhofer IST,該研究所隸屬於歐洲領先的應用研究組織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