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攜手做保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與四縣市牽手合作

中央社/ 2024.06.24 14:04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24 14:04:25)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是臺灣主要的自然資源管理單位,管理全台42.5%的森林,同時也是生態保育的主管機關,其轄下分有八處地區分署。其中,位於南台灣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管理22.8萬公頃的森林面積外,同時也與高雄市政府、屏東縣政府、澎湖縣政府及金門縣政府等4個縣市政府攜手踐行生態保育工作。為瞭解各單位113年階段性執行進程,特於6月20日至21日邀集高雄、屏東、金門、澎湖4個縣市政府共同召開會議研商與討論。

談到生態保育的工作,除却野生動物救傷及保育教育宣導一般人所熟知的保育工作以外,其實還包含捕蜂捉蛇、綠鬣蜥防治宣導、防治臺灣獼猴輔導架設電圍網、臺灣獼猴禁養後續照養與收容、野生動物危害農業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入侵種防治、地質公園與自然紀念物推動、保護區及自然地景以及瀕危物種保育等等。內容著實繁多且又千奇百怪,或許光看上述文字仍無法瞭解到第一線承辦人員的辛苦與投入,先以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入侵種防治工作的而言,諸如斑腿樹蛙、亞洲錦蛙、溫室蟾、綠鬣蜥、家麻雀、家八哥等外來種的該怎麼移除,便是各縣市政府伙伴要傷腦筋的,依各物種的生活型態不同,用不同方式(例如:低溶度酸劑、架設網具)在不同時間(日間或夜間)去執行移除工作,而這些工作絕非一次可成;同時為了宣導大眾對於原生物種棲息環境的重視,以及外來種對於原生物種在棲地、在食物資源的競爭關係,會辦理不同型態的宣導活動、工作坊,期使社會大眾有更多的認識與認同。

本次會議來到金門縣辦理,見識到金門地區淡水原生魚種大鱗梅氏鯿及高體鳑鮍的復育成效,也看到金門縣政府為了復育食蟲植物寬葉毛氈苔及長葉茅膏菜,透過溝通與協調獲得農民同意出租土地借作食蟲植物營造地棲地,而復育這件事也不單只是種植而己,還需要適時地、適度地擾動合作。這些努力,只是全台灣的一隅,我們希望透過更多的努力,可以實踐達成生物多樣性的目標,並能持續與地方政府攜手共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願景。

高雄、屏東、金門、澎湖4個縣市政府共同召開會議1

高雄、屏東、金門、澎湖4個縣市政府共同召開會議2

高雄、屏東、金門、澎湖4個縣市政府共同召開會議3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