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新型菸品有利降低罹癌風險? 瑞典用「口含菸」將全國吸菸率降至5%

上報/沈粲家 2024.06.23 16:52

由《法律白話文運動》舉辦的「法白爆米花」系列活動,今天(23日)針對世界吸菸人口議題進行紀錄片放映會,以瑞典降低吸菸人口的案例,探討各種尼古丁替代性產品流通的可行性,以及菸民的「自由vs.健康」辯題。紀綠片指出,瑞典的吸菸人口下降到低於5%,透過不會產生焦油的尼古丁替代性產品,大幅降低罹患肺癌及口腔癌的人口比例;參與紀錄片製作的「We Are Innovation」公司執行長Federico則表示,瑞典允許創新菸品來降低紙菸使用率,而不是強硬要求菸民戒斷尼古丁,以此達成雙贏的局面。

加熱菸及電子煙作為新型菸品,在台灣能否上市販賣備受全民關注,經過政府機關評估及立法院討論後,宣布禁止電子煙的使用。法律白話文今天下午舉辦「抽與不抽-是干預自由還是保護健康?」電影放映與座談會,播放瑞典如何降低吸菸率的紀錄片,試圖讓民眾重新思考新型菸品的利與弊。除邀請參與紀錄片製作的Federico外,《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葉明叡及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也參與座談。

由We Are Innovation公司製作的50分鐘紀錄片中,描述瑞典如何成為全國吸菸率不到5%的社會。紀錄片顯示,香菸於1920年代在全世界掀起一股風潮,但瑞典因氣候不佳而無法種出品質優等的菸草,因此當地自行發明一種名為「口含菸(Snus)」的菸品,將處理過後的菸草放進茶葉袋中,再將茶葉袋含在嘴中,就可以達到攝取尼古丁的效果。口含菸在1980年代廣受瑞典藍領階層喜愛,由於不會產生菸草燃燒的煙霧,大幅降低了瑞典人罹患肺癌及口腔癌的比率。

然而,因口含菸會在唇齒上留下菸草的顏色,瑞典女性及青少年使用香菸的比率仍居高不下,也讓瑞典成為全世界唯一女性使用香菸率比男性高的國家。為了進一步降低國人香菸使用率,瑞典醫療人士及學者開始研究除了口含菸外,是否還有其他方式能攝取尼古丁,能避免焦油進入人體內。2015年,一種名為「尼古丁袋」的產品見世,將口含菸造型做得更細長、迷你,除了較不容易被他人發現正在攝取尼古丁之外,也較不會在唇齒上留下菸草痕跡。

紀錄片也指出,除了瑞典的吸菸率降低外,同樣使用口含菸的挪威,16歲至26歲女性吸菸率僅有1%,是全世界最低的吸菸人口比率,而其他歐盟國家卻仍禁止口含菸上市販賣。紀錄片解釋,真正會使人健康受損的並不是尼古丁,而是透過燃燒菸草得到的焦油,若使用口含菸、電子菸或尼古丁袋等產品,既能滿足菸民的需求,也可以攝取尼古丁來提高專注力及精神振奮的效用。

進行到座談環節時,張育萌指出,近期《菸害防制法》修法通過,全面禁止使用電子菸、管控加味菸,校園內部禁菸且加重違規罰則,並把吸菸年齡門檻提高,讓國中生及高中生的吸菸比率下降。不過,年輕吸菸族群使用電子煙跟加熱菸的比例仍相當高,政府應立法全面禁止,抑或設下嚴格法令加以管控,值得社會廣泛討論。

徐書磊則向Federico提問,是否能在傳統管制菸品與創新替代性菸品之間取得平衡,讓台灣降低吸菸人口?Federico回應,台灣其實相當擁抱創新,經濟成長也要仰賴在產業創新的進步,但在新型菸品的管控上卻採取較為保守的修法,「智慧型手機剛上市時,也有人說電波可能會導致腦癌,政府會因為這個風險而禁止智慧型手機嗎?」

Federico表示,面對創新產品的心態,應該要以「改善生活」的角度出發,公共衛生政策或菸害防制層面,台灣採取保守管制做法,認為新型菸品會危害大家健康,這個角度跟歐盟一致,這是比較可惜的態度。Federico強調,創新性產品推出可以讓政策增加討論的空間,但當政府完全禁止電子菸或其他新型菸品時,等同直接扼殺新型產品的協調或發展,這並不是健全的政策制定。

最後,葉明叡指出,以瑞典降低吸菸人口的案例分析,口含菸及電子煙是一種「減害」的替代性方法,在公共衛生層面是相當不錯的做法,以群體層次來降低疾病發生率。葉表示,「完全無害」在公衛系統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這種替代性菸品雖不是對人體無影響,但傳統紙菸產生的焦油更毒,因此新型菸品的討論及管控方法,還是需要政府多加正視。(責任編輯:蔡玉英)

熱門關鍵字:

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