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六堆園區舉辦火焰蟲親子共學及農事學堂割禾體驗

今傳媒/今傳媒 李祖東 2024.06.23 15:01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暑假即將來臨,六堆園區在6月22日及23日兩天舉辦了火焰蟲親子共學及農事學堂割禾體驗。盛夏六堆園區裡動植物開始慢慢的迎接夏天的到來,首先是6月22日舉行第一場的火焰蟲(螢火蟲)親子共學課程,超過百名親子共同在園區了解火焰蟲的成長過程外,也窺探了早期客庄環境樣貌。而園區農田稻作經過將近4個月的孕育,結成了一粒粒金黃飽滿的稻穗,一大片金黃色的稻浪隨風舞動,百位民眾參與傳統的人工割禾體驗,先行祭祀田頭伯公感謝大地豐收,再下田體驗割禾。更由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何金樑主任及屏東酒廠田益民廠長共同開場,延續去年互益合作模式,將部分收成的稻米交由內埔百年酒廠進行研發製作調配,聯名產出獨特風味的客家料理米酒,期待讓更多人都能品嚐到六堆友善耕種的客家好味緒。

割禾活動一早於六堆田園區舉行,由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屏東酒場場長田益民、副場長張國棟、前堆長治鄉長曾龍陽、中堆竹田鄉秘書鍾定豪、左堆佳冬鄉機要秘書張孟偉等貴賓及百位親子共同參與,仿效頭擺(teuˇ baiˋ,譯:以前)打早下田耕作之情境,教導大家下田割禾(譯:割稻),活動前教導所有參與活動的朋友飲水思源祭拜田頭伯公,感謝伯公讓今年稻作豐收,傳遞客家人敬天惜福之精神以及友善環境的概念。現場規劃傳統脫穀(摔稻)及展示早期風鼓車,讓民眾體驗一系列割稻–打穀–篩穀的流程,體會傳統農村時代所有農事皆靠農夫人力完成的辛勞,從中領略「粒粒皆辛苦」的意涵,落實食農教育;活動亦規劃「復古踩踏打穀機」手作體驗,將實際脫穀機製作成模型,用腳踏轉動齒輪,帶動脫穀滾桶,把稻子割下,同時展示客發中心典藏的六堆早期割禾及脫穀機老照片與現場民眾割禾時的場景相互對話,小朋友可以將做好的「復古踩踏打穀機」跟老照片合影,寓教於樂,達到博物館用體驗傳遞知識的功能。

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表示,客家諺語常說「敬禾得穀,敬老得福」對稻禾存有敬意,用心照顧,會有好的收穫。以及「人情好,食水甜」朋友當感情好時,會互相相挺,即便是無味的水也會覺得特別的甘甜。今天也看到家長帶著小朋友從2月底的蒔禾活動,到今天再參加割禾,體驗完整的農事學堂,感到非常的欽佩。客發中心邀請了參加蒔禾的民眾,今天一起收割,再將收割的稻米跟屏東酒廠合作生產米酒,在今年秋收時,會再用這些米酒入菜,這樣一環扣一環相互合作,會產生一連串的反應,就像社會上更多人跟你在情感上相互交流合作,最後一定可以得到更加豐碩的成果。

農事學堂是每年園區固定的活動,客發中心讓參與民眾體驗不同的文化特色外,六堆園區也具有非常豐富的生態環境,包含了火焰蟲及雞油蛄(獨角仙)等,每年生態課程內容都會加入新小知識。期望有更多的大人細仔持續參與園區各種活動,共同參與六堆環境的共同守護,感受客庄的氛圍跟體驗學習客家的文化。

割禾活動尾聲園區亦準備交工點心米雞蛋糕及蜜香可可茶,除了讓民眾在農忙後得以補充體力,更體現昔日農村客家人彼此扶持、共存共融的交工文化。六堆園區後續將有夏令營、特色露營、秋收祭等一系列盛大的活動,對客家文化、環境體驗有興趣的民眾千萬不要再錯過喔!詳情敬請密切關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官網及臉書粉絲團,歡迎大家來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