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雙溪溼地公園設計巧思待尋覓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4.06.23 18:29
(圖/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獨家報導 記者張世義/綜合報導

雙溪濕地公園為「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形塑計畫中的一環,經過市府團隊各局處的努力,將原有的荒地注入活水誕生此座公園,公園內除了有基本淨化水質功能外,還藏著許多設計的巧思及亮點,非常值得大家來踩點體驗。

溼地具有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可以改善水質,因而又有「大地之腎」的美名,然而人類社會的拓展開發與環境變遷,造成濕地逐漸消失,在許多國家的政府與環保團體的共同努力之下,國際濕地公約常委會於1996年10月確立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提高大家對濕地的認識,促進濕地保護,北市近年亦積極進行溼地的營造。

從原有的混擬土大客車停車場搖身一變為自然美景的人工溼地,走在這公園裡格外令人感動,是多少人努力背後的心血結晶,建議大家可以駐足深入了解每個生態池淨化的原理,透過這種生態池的循環漸進改善水質,對環境是一種善的循環,當耳邊傳來鳥兒的嬉戲聲,並在樹叢中玩起了捉迷藏,這畫面如此可愛,迎風伴隨著涓涓流水聲,近期的雙溪濕地公園活力滿分,呼喚還沒朝聖過的朋友們,趕快呼朋引伴來場身心淨化之旅。


更多《獨家報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