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說話無聊如何培養「幽默感」?脫口秀教母黃小胖:先從這1點做起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4.06.22 10:00


脫口秀教母黃小胖,為台灣最早期脫口秀表演團「站立幫」成員,已於脫口秀舞台、各式主持經驗逾12年,目前已完成《美麗笨女人》、《老閭娘不娘》、《你媽的秀》、《胖・十年》等9檔個人秀。黃小胖於《喜劇媽媽桑幽默表達學》一書中,分享多年來的表演精華,,將其中的心酸、糾結、掙扎等經驗,轉為趣味橫生且不落俗套的劇本段子。以下為原書摘文:


如何打掉重練,才能自然上台?

有時在想,為求方便管理教學系統,硬要所有人照著學習步驟走,是不是一種高傲呢?保證每個步驟都學得會,執著地盯緊某個細節不放,有助於學習嗎?或許犯錯,學習承受犯錯的壓力,也是學習之道?

像是學習游泳,老師教我們不停踢水,直到身體反應碰到水,腳就會自動踢起來;老師教我們換氣,教我們手擺動的姿勢⋯⋯讓我們的身體感知記住這些律動節奏。然後,我們進入水面那一刻,這一切就順理成章地在身體感知發揮出來,是一種學習方法。

換另一種教法,把每個步驟都詳細拆解,按照順序,先漂浮、划水、換氣呼吸、踢水⋯⋯我總是在記第二件事時在腦中打架。當然,不會有游泳老師這樣教,這是一個愚蠢的比喻。

那麼,同樣運用很多肢體感知能力的「上舞台說話」,該怎麼學?由於沒有辦法在舞台上記住第一個步驟是走路,第二個步驟是拿麥克風,第三個步驟是深呼吸,第四個步驟是把演講稿從第一個字念到最後一個字;同時,講到哪一個字手要舉起來,並且露出笑容⋯⋯我們不是機器人,無法輸入指令、完美執行。



所以,打掉重練該怎麼練?

我們得先學會在舞台上的感覺,在被注視的壓力下呈現自我。必須享受揭露自己的內心,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揭露,都令人不安,適應自己的肢體動作、語氣、情緒,甚至從喇叭傳出來的聲音。

看起來這些都不是一個又一個的步驟,但它確實可以讓人在舞台上呈現自然人。反覆練習呼吸、觀看、移動,看起來不像訓練表達,但實際就是在奠定上台所需要具備的狀態。當我們站上舞台時,會進入導航模式,我知道我的身體怎麼運作,我知道我的語氣、呼吸、節奏⋯⋯我跟我自己在一起,反而能流暢表達。

從站著不動開始練習,很細緻地覺察暖身、照鏡子然後走路,這些都是表演課堂的基本功,目標就是還沒上舞台前不要太緊張,讓抵達會場的第一刻不會太難捱。畢竟,上了舞台,更會放大細微感受;光是舞台本身,就足以摧毀一份準備充分的講演。



從勇敢、觀點進階到幽默與開竅

在我的系列課程中,初階班定義為勇敢,進階班定義觀點,高階班才學幽默。總會有同學問,可不可以直接學幽默?

再回到用游泳比喻好了。有一種教學是學游泳招式,而我的教學是教你水性:喜歡在水裡待著,萬一出事了知道怎麼漂浮自救,可以隨意地擺動身體,保持穩定換氣就能前進,這對我來說就是初階課程,也就是勇敢。

勇敢地在舞台上活著,不要在舞台上窒息,就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某些人覺得自己很勇敢,不需要再琢磨,可是他們沒有在水裡自在的感覺,而那種僵硬是會被觀眾閱讀到的,這樣算是會游泳嗎?游泳對他們來說很累、很有壓力,每前進一步就比別人出力更多。

那就得回到基礎,待在水裡放鬆。但也有些人,天生就喜歡水。這種天生很可能是前世今生,可能是肢體優異、腮幫子與肺部特別強,或是家裡有游泳池⋯⋯那他們就不需要再學水性,他們愛水也適合待在水裡,那就讓他們出招吧!

天份?就像是一種前輩被後輩閃耀到的說法。如果聽到前輩這樣稱讚,那代表的是羨慕:「如果當年的我像你這樣⋯⋯」可是,每個想當年到新一代,開竅多少真的得看後天造化了。

我想,理解得到這些是因為我有挫敗經驗。當我什麼都照著做卻不好笑,可是總有些人,完全不照教學內容,但他就是很好笑。羨慕別人所擁有的天份,實在折磨我太久。幽默感是綜合感受,無關乎聲音大小聲、表情浮誇程度,他就只是開竅了。

講起來好像開竅等於天份?不是這個樣子的。我後來才領悟,之所以每個步驟都有做到卻沒有開竅,就是因為我太在意每一個步驟了!在水裡找到一種感覺,就跟幽默感一樣,所以教學重點是「用各種方式找到這種感覺」: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奇妙的是,要回到上一個階段卻也不容易。會游泳還裝不會游,是不是很難?等待開竅的日子不好過,可是很值得。



耐心很重要,慢慢來,比較快

回到每一個脫口秀演員的說法,苦口婆心地跟你說,上台就對了,上台練!上台錯!然後你就學會在台上謙卑,等你扎實地感受到笑聲是來自於挫敗的學習經驗後,就會得到你的開竅。

或者找一個很會教開竅的老師呢?嘿嘿!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在運動資源不齊備的年代裡,選手會以戰代訓,不停地出戰,從實戰中獲得養分,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只是,當年沒有運動科學,也沒有前人經驗值累積的成果;而現在,有各種明星、各式舞台,有針對幽默解析的書,也有老師。我相信,遇到一個你真的很想學會的東西,值得你用一種跟它耗的精神與耐力,來等待開竅。

(本文摘自/喜劇媽媽桑幽默表達學:克服心理關卡,不恐懼不糾結,讓內向者誕生勇氣的魅力指南/大好書屋)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