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樂風》有天皇御賜神位的校中之廟

聚傳媒/ 2024.06.22 14:00

樂風》有天皇御賜神位的校中之廟

樂風》有天皇御賜神位的校中之廟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樂風專欄】一般校園中,偶可見宗教建築,大多是宗教團體所支持的私立學校,校內會有教會,另有小部分因某些歷史淵源,可以在校內看到小土地廟或神社。

  不過,像彰化縣員林市的明湖國小,校內矗立著一間大佛寺,占地頗廣,且在正中央,就很少見了。

  這特殊的校中廟景致,正確來說,其實應該是廟中校。

  話說員林湖水坑地區原本並無國小,學童上學需要走到距離兩公里外的湖水國小(現已改名青山國小),這一點距離現在看來沒什麼,但在那二戰剛結束,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兼湖水坑為丘陵地,求學著實不便。

  彰化縣首任民選縣長陳錫卿有次至此視察,選定開林古寺為接待場所,里長黃榮遷藉此機會,率里民齊向縣長陳情,表達希望在湖水坑設校的願望,獲縣長同意先行設立分班,無奈此地多丘陵,很難找到大片平地可供設校,所幸開林古寺願無償提供所有土地,從此湖水坑學子再也不用長途跋涉,上學更為便利。

  所以,現在看到的「校地」,其實是廟地。

  話說乾隆初,有一名德裕者,自唐山恭迎佛祖香火來臺,後信徒漸增,深感奉祀之所過於狹小,乃建寺廟,並泥塑佛祖及文殊神像,因此地居民多開墾山林,燒炭為業,故名「開林寺」,1857年間曾重修。

  1934年,開林寺開設鸞堂,名為集化堂,而廟中沿革志裡寫著「臺灣光復越四年,即三十八年(1949年)歲次己丑十月初六日,集化堂功果完滿,大利冥光,越兩年將部分寺地......」然後就接著描述1951年,該寺獻地,供明湖國小設校之事,看這語意似乎是指現今已無扶鸞?但我不太確定。1981年廟宇改建,成為今貌。

  目前廟宇為三層樓,參拜順序比較特別,先從三樓佛祖拜起,之後是二樓的三恩主,最後才是一樓的文昌帝君。

  而我在廟中發現一特別文物,為一神主牌,上書「奉旨 開山祿位記念」,當時心想,「奉旨」?要嘛大清皇帝聖旨,不然就是玉皇上帝的玉旨,不過還從沒看過神主牌上有寫奉旨的,到底有何機緣?

  後來根據廟方解說牌,1936年,裕仁天皇之皇姑-大本願尼公上人,派遣中野全能,來開林寺考察寺務,正巧碰上廟中正在扶鸞,於是中野親扶桃枝,神尊立即降筆(未記載是哪位神尊),今次降筆所書之內容,全為優美之日文詩詞。後中野將這些詩詞帶回日本進呈天皇,天皇在八月十五日御賜此神位,以讚揚佛祖之靈感(如此說來,降筆的莫非就是佛祖?)

  看完解說牌再回頭仔細觀此神位,難怪神位之上方有天皇家紋「十六辦八重表菊紋」,真是很特別的文物。在此神位之前,另有開山祖師爺德裕公之木質神位。

  明湖國小的小學生,從小親近民俗文化,也許該校以後會出人類學、民俗學、宗教學的巨擘也說不定。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樂風專欄】一般校園中,偶可見宗教建築,大多是宗教團體所支持的私立學校,校內會有教會,另有小部分因某些歷史淵源,可以在校內看到小土地廟或神社。

  不過,像彰化縣員林市的明湖國小,校內矗立著一間大佛寺,占地頗廣,且在正中央,就很少見了。

  這特殊的校中廟景致,正確來說,其實應該是廟中校。

  話說員林湖水坑地區原本並無國小,學童上學需要走到距離兩公里外的湖水國小(現已改名青山國小),這一點距離現在看來沒什麼,但在那二戰剛結束,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兼湖水坑為丘陵地,求學著實不便。

  彰化縣首任民選縣長陳錫卿有次至此視察,選定開林古寺為接待場所,里長黃榮遷藉此機會,率里民齊向縣長陳情,表達希望在湖水坑設校的願望,獲縣長同意先行設立分班,無奈此地多丘陵,很難找到大片平地可供設校,所幸開林古寺願無償提供所有土地,從此湖水坑學子再也不用長途跋涉,上學更為便利。

  所以,現在看到的「校地」,其實是廟地。

  話說乾隆初,有一名德裕者,自唐山恭迎佛祖香火來臺,後信徒漸增,深感奉祀之所過於狹小,乃建寺廟,並泥塑佛祖及文殊神像,因此地居民多開墾山林,燒炭為業,故名「開林寺」,1857年間曾重修。

  1934年,開林寺開設鸞堂,名為集化堂,而廟中沿革志裡寫著「臺灣光復越四年,即三十八年(1949年)歲次己丑十月初六日,集化堂功果完滿,大利冥光,越兩年將部分寺地......」然後就接著描述1951年,該寺獻地,供明湖國小設校之事,看這語意似乎是指現今已無扶鸞?但我不太確定。1981年廟宇改建,成為今貌。

  目前廟宇為三層樓,參拜順序比較特別,先從三樓佛祖拜起,之後是二樓的三恩主,最後才是一樓的文昌帝君。

  而我在廟中發現一特別文物,為一神主牌,上書「奉旨 開山祿位記念」,當時心想,「奉旨」?要嘛大清皇帝聖旨,不然就是玉皇上帝的玉旨,不過還從沒看過神主牌上有寫奉旨的,到底有何機緣?

  後來根據廟方解說牌,1936年,裕仁天皇之皇姑-大本願尼公上人,派遣中野全能,來開林寺考察寺務,正巧碰上廟中正在扶鸞,於是中野親扶桃枝,神尊立即降筆(未記載是哪位神尊),今次降筆所書之內容,全為優美之日文詩詞。後中野將這些詩詞帶回日本進呈天皇,天皇在八月十五日御賜此神位,以讚揚佛祖之靈感(如此說來,降筆的莫非就是佛祖?)

  看完解說牌再回頭仔細觀此神位,難怪神位之上方有天皇家紋「十六辦八重表菊紋」,真是很特別的文物。在此神位之前,另有開山祖師爺德裕公之木質神位。

  明湖國小的小學生,從小親近民俗文化,也許該校以後會出人類學、民俗學、宗教學的巨擘也說不定。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