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罹患率高,罹患人次已連11年位居十大癌症前兩名,近年更是每年超過16,000位患者新診斷為的大腸癌。隨著新聞媒體與網路頻頻報導相關資訊,加上多位名人不幸罹患大腸癌的消息,令廣大民眾聞之色變。許多人因而來到大腸直腸外科門診諮詢,希望釐清自身症狀是否可能是大腸癌,幸而對大部分民眾都是虛驚一場,不過仍有少數患者因為警覺心高而及早發現。
國民健康署提供糞便潛血檢查,可篩檢初期的大腸癌
初期的大腸癌可能因為腫瘤體積尚小因而沒有明顯症狀,不過當腫瘤逐漸變大、侵犯範圍增加,就可能會合併某些症狀,常見的包含:血便、肛門出血、貧血、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裡急後重)、腹痛、體重快速下降等,若是出現長期食慾變差、腹脹合併噁心、嘔吐,可能暗示著腫瘤已造成腸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千萬不可輕忽,若身邊的朋友或家人有以上相關症狀,建議儘速至醫院接受檢查。
如前所述,正因初期大腸癌並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為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定期進行篩檢是十分必要的。而篩檢大腸癌最為方便普及的方法就是「糞便潛血」檢查。所謂的「潛血」就是當大腸裡面存在瘜肉、腫瘤或其他病變時,可能會產生微量、肉眼看不到的出血,並最終透過糞便排出。民眾僅需自行採集少量(大概花生米大小)糞便放入特定容器送驗即可,過程非常便捷。除了某些自費健康檢查本身含有糞便潛血的項目,國民健康署也提供50-74歲的國民完全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每兩年一次),鼓勵大家把握機會進行定期篩檢。
大腸癌「大腸鏡」檢查
而另一項篩檢工具是「大腸鏡」檢查,則更為直觀。透過內視鏡進入大腸內部,就能直接觀察是否有懷疑是瘜肉或腫瘤的部位。此外,大腸鏡不只可以用來篩檢,更是確診大腸癌的標準工具,檢查過程中若發現疑似病灶,醫師會使用小夾子切片採樣並將檢體送化驗。
由於大腸鏡檢查前需要服用清腸藥水來清空腸道,加上檢查過程本身可能造成不適,許多人常問是否有其他非侵入性的檢查方法可以取代大腸鏡?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大腸鏡能直接看到的東西,其他間接的影像學檢查(超音波、電腦斷層)不一定看得到。而且若要確診大腸癌,必須直接獲得腫瘤檢體並經病理檢驗證實,因此大腸鏡的重要性是不可動搖的。所以,若出現疑似的症狀,且無法歸因於其他疾病(比如肛門出血可能是痔瘡造成的),應考慮接受大腸鏡檢查,切勿因害怕接受檢查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每個人都是自己身體的主人,主動發現問題並就醫,才有機會扭轉乾坤。
大腸癌術後加速康復照護
在確定診斷大腸癌後,大多數患者必須接受外科手術治療,除了手術過程本身順利與否,患者與家屬最掛心的就是術後是否能夠儘快恢復。針對此議題,國內許多醫院都引入了國際上知名的「術後加速康復(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簡稱ERAS)」療程。
簡單來說,ERAS是一整套橫跨手術前/中/後多個環節的綜合策略「組合包」,目標是減少手術併發症、加速患者術後恢復以及提高手術成效,其中涉及多科團隊的密切溝通與合作,包括:外科醫師、麻醉醫師、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癌症個案管理師等。ERAS的觀念最早於1997年被提出,已在國外推行多年,且ERAS的作法也在不同的癌症/手術類別都得到大量臨床研究實證資料支持。
大腸癌「術後加速康復」照護四大環節
大腸癌執行術後加速康復療程最重要的四大環節
1.營養(術前營養評估與補充、術後儘早進食)
2.復健(術前評估與計劃復健療程、儘早下床活動,恢復日常生活功能)
3.麻醉(術前全面評估、術中精準麻醉、術後疼痛管理與預防嘔吐)
4.手術(採最適手術模式切除腫瘤、術後統合照護,以達及早出院的目標)
結論
對於大腸癌患者與家屬來說,實踐 ERAS療程具有重要意義,透過營養、復健、麻醉和手術等四大環節的有效整合,將會大幅提升手術的整體成效和患者的生活品質。而ERAS療程若要成功,除了醫療團隊內部的密切協作,與患者、家屬們的溝通與共同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此拋磚引玉介紹ERAS,並鼓勵大家積極深入了解 ERAS 療程的內容與帶來的益處,醫病之間充分溝通、共同制定合適的ERAS 療程計劃。就讓我們攜手前行,一起為大腸癌患者的康復之路帶來更多希望和支持。
👉推薦閱讀:大腸癌死亡人數連7年破6千人!醫籲:降低大腸癌風險,掌握2大關鍵
👉推薦閱讀:大腸癌4大常見症狀!預防大腸癌,必做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
【延伸閱讀】
乾癬性關節炎害關節紅熱腫痛!莊可鈞中醫師:按3大穴位、喝清熱解毒茶飲舒緩
14萬人罹患思覺失調症,揪4大症狀!賴睿昕中醫師:3招調理思覺失調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43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