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歐錦賽前後兩場爭議判決 有高科技卻執法隱形了

樂聯網/何長發 2024.06.21 02:57

圖說:比利時奧蓬達(右)在奔跑時是被追守者追著的,他的手處於自然位置並保持平衡。(取自UEFA文宣網)

(「笑傲足球部落報」FB發行人龔義三及社長何長發與「樂聯網」連結,在此「龍來共發」分享國內外足球評論:)

 

足球比賽為了減低裁判人眼看不清的誤判而造成最終的輸贏糾葛,才有了今天同意讓高科技介入賽場,用以輔佐執法者的誤判一再發生。可是正在熱戰中的歐錦賽,前後有兩場引起爭議的判決,確實讓我們心存VAR視頻科技也會被執法者「沈默」,說白了就是這「黑科技在關鍵時刻卻隱形了」!

 

38年的1986世界盃如果有現在的高科技玩意輔佐裁判,那麼當年馬拉度納對英格蘭的「上帝之手」即無所遁形,最終的結局,或許世界盃的冠軍故事會因此得重寫了。

 

話題拉回這次歐錦賽E組首輪比利時0比1輸給斯洛伐克,爆出本屆第一場的大冷門。該場比利時輸掉比賽與高科技VAR息息相關,全場比利時曾由前鋒盧卡庫(Lukaku)攻進兩球,但都被VAR取消了,一次是認定進球前處越位在先,另一次是因為隊友奧蓬達(Oponda)在傳球時手觸球在先,他的手指碰到了裝有「球內晶片」感應器的那顆球。

 

這一來使得盧卡庫成為了歐錦賽歷史上的第一位,在一場比賽中兩次進球被VAR判無效的球員。

 

從VAR的一再重播來看,奧蓬達在爭搶足球時,確實手指有碰到了足球,裁判判罰手球在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從奧蓬達當時的動作來看,他只是手指輕微碰到了足球,並不足以改變足球的方向。

 

這樣也算手觸球的話,也有專家直言足球廢了,事實上,在這樣情理下的不經意間手觸球是可以不吹的,而且也沒改變足球線路。

 

正因實況如此,於是發哥認同這個觀點:「這個決定,破壞了足球的真正公平合理性,奧蓬達在奔跑時是被追守者追著的,他的手處於自然位置並保持平衡,所以這回比利時被VAR搶劫了。」

 

所以,比利時的進球不應該被推翻,到目前為止,歐洲足聯與VAR合作良好,但這個判罰給高科技VAR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接著話說6月20日清晨A組次輪德國2比0戰勝匈牙利之役。德國先靠穆西亞拉打破僵局,隨後京多安再進一球,東道主用69%的控球率、19次射門的優勢,拿下勝場3分的同時,成為本屆歐錦賽首支兩連勝、首支出線的球隊。

 

不過,此役輸球的匈牙利非常不服氣,實力不如德國,這是顯而易見的,但裁判的判罰,卻明目張膽地偏向德國,尤其兩個足以左右結果的判決,這時候VAR卻保持沈默,毫無發揮制衡場內執法者的決定,這是匈牙利無法接受的。也難怪失望、不滿、憤怒,寫在每一名匈牙利球員的臉上。當比賽結束後,匈牙利隊長索博斯洛伊找到裁判組理論、抗議。根據歐足聯官網訊息,匈牙利主帥羅西、隊長索博斯洛伊均在第93分鐘因抗議裁判而染黃。

 

匈牙利為何如此不滿,憤怒?且看比賽的兩個爭議關鍵:

 

開賽22分鐘,德國的進攻,京多安在禁區內撞倒奧爾班,隨後助攻穆西亞拉破門得逞。匈牙利球員向裁判抗議京多安犯規了!從慢鏡重播來看,京多安從背後衝過來撞倒了奧爾班。球權在奧爾班的控制範圍內,京多安這下撞擊,不該屬於規則下的所謂「合法衝撞」,毫無疑問是犯規。但荷蘭籍主裁馬克列沒有表示,VAR也沒有表示。

 

進入裁判補時階段第90+1分鐘,爭議再次出現。德國的禁區之內,艾姆雷.詹明顯手觸球,匈牙利球員向裁判投訴。這次裁判、VAR再次又沒有表示。這下,匈牙利球員徹底怒了。

 

歐錦賽不是有黑科技嗎?比利時0比1飲恨於斯洛伐克一役,奧蓬達疑似手觸球,VAR視頻重播馬上給出「心電圖」,足球晶片捕捉到信號波動,確認有手觸球。那麼這下德國球員在自己禁區就沒手觸球了,黑科技沒了?

 

匈牙利對東道主德國之戰,兩次巨大爭議判罰,一個關係到德國進球,一個關係到匈牙利的12碼罰球點球,這實況下被認為是赤裸裸地偏袒東道主。首戰1比3敗瑞士,匈牙利沒有發揮好;次輪0比2負於德國,匈牙利打出極高的水準,尤其是上半場。然而,裁判的兩次關鍵判罰,毀掉了匈牙利的努力。

 

運用VAR視頻高科技是為了防止比賽重大誤判,如果變成了吹毛求疵,這樣就完全走調了,諷刺的是,今天借助高科技是輔佐裁判,而不替人決定判決,但是有了VAR系統規畫,最終要不要介入?還有執法裁判是否採納高科技的證據?最後決定的判決還是交給執法的裁判,不是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