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全台迎極端高溫 2周111人熱傷害送醫

愛傳媒/ 2024.06.21 16:25

全台迎極端高溫 2周111人熱傷害送醫

全台迎極端高溫 2周111人熱傷害送醫

今天(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中央氣象署對各地發布高溫警訊,其中最熱的高雄市恐出現38度極端高溫,全台熱成「烤地瓜」。據衛生福利部統計,6月前兩周就有111人因熱傷害就診,面對酷暑,民眾應密切注意身體狀況,若出現熱傷害警訊務必立刻降溫或視情形就醫,不能掉以輕心。

台灣的夏天炎熱且潮濕,若長期處在高溫環境並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身體恐無法正常調節體溫,就容易發生熱傷害。較常見的熱傷害有熱痙攣、熱衰竭及中暑等,而中暑是熱傷害中相對嚴重的,如果沒有妥善處理,恐導致器官衰竭身亡,死亡率超過30%,所以應隨時注意身體有無異常。

普遍的熱傷害警訊包含體溫上升、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情況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及昏迷等情況,若出現上述症狀,無論程度輕重,皆應迅速離開高溫環境,以鬆脫衣物、沖水或搧風等方式設法降低體溫。若能夠取得的話,最好先飲用添加少量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視情形就醫。

不過預防勝於治療,採取措施遠離熱傷害才是上策。國民健康署指出,避免熱傷害僅須掌握三要訣:一為保持涼爽,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的室外環境下,就算汽車內也不合適。若有外出需求則建議穿著透氣、抗UV的衣物,阻擋烈日直接照射。二為補充水分,成人每日須飲用6至8杯水,同時避免攝入大量含酒精、糖分的飲品,以免流失更多水分。三為提高警覺,注意身體有否出現前述熱傷害警訊,尤其65歲以上的長者、嬰幼童、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慢性病患者等熱傷害高危險群更要小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